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减税降费 / 正文

绵竹: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有效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19-12-2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999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援助重点群体再就业一直是我市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着眼于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全方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以精准服务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再就业。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为54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占比18.2%,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较差等因素成为横亘在就业路上的重重障碍;应届大学生毕业1000余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择业比较盲目,缺乏有效专业指导;全年回乡退伍军人260余人,农村劳动力总资源22余万人,就业意愿强但缺乏技能技术支撑,就业竞争力不高,创业者缺乏合适项目和资金支持。

为此,我市多措并举推出“六通”模式,即通过努力扩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渠道,让更多人知晓政策;通过举办不同主题招聘会,拓展就业渠道;通过针对重点群体的不同需求分别量身定制政策“组合拳”,形成就业援助机制;通过农民“点菜”,政府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专项行动开展,助力企业实现稳岗;通过举办高质量技能竞赛,营造就业创业氛围,用好用足就业专项资金,形成合力,变分散的帮扶政策为集中化帮扶服务,更有助于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扩大政策宣传渠道 提高宣传广度

线上宣传。全面梳理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项目,优化部分业务流程,精简不必要的证明,在“绵竹人社”微信公众号、德阳公共招聘网等互联网平台上公开发布和对外推送。

线下宣传。结合乡镇扶贫宣传,“三下乡”活动在各乡镇开展就业政策宣讲,通过现场解答、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深度;在九绵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大型企业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宣讲和企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支持全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帮助民营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为企业稳岗起到积极作用。在就业大厅、社保大厅、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摆放梳理制作一次性告知单和宣传手册,进一步提高困难人员政策知晓率。

创新思维促交流 打造就业通道

举办各类主题专场招聘会。依托绵竹市人力资源市场、德阳市公共招聘网、乡镇人社服务站,以“春风行动”为抓手,打造“绵竹招聘日”品牌;以“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助力增收脱贫”为主题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以“民营企业招聘专场”搭建“企业——人才”高层次交流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大篷车”进基层结合“智慧人社 智慧服务”主题举办招聘会,开展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智慧服务,为老百姓提供惠民政策和便民举措;以“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为契机,积极推荐我市优质企业参加,招贤纳士,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2019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招聘会15场,共有5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1.8万个工作岗位,4900余人通过招聘会与企业签订用工意向协议。加强区域协同,打破人力资源壁垒。加强与彭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绵阳安州区人社局达成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初步协议,与汕头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交流合作,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共享,逐步打破跨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壁垒。

优化就业援助政策

量身定制“组合拳”

把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完善动态管理,就业扶贫齐跟进。一方面加快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准确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开设“特色川菜”和“扶贫专班”,培训贫困家庭劳动者126人,以插花式扶贫培训,培训贫困劳动者54人,在甘洛开展“手工艺品编织”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46名;举办甘洛扶贫专场招聘会,52人签订意向性协议。同时开发农村特殊公益性岗位950个,安置农村公益性岗位1143人,发放岗位补贴485.96万元,安置60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863人,发放岗位补贴384.52万元。

情系农民工,温暖在寒冬。结合德阳市农民工“七个一”特色活动,我市开展了“温暖八部曲、叙好回乡情”系列返乡服务惠民行动;为解决在外地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开展了“留守儿童团去广州夏令营”亲情团聚活动;确立了“欧式甜品”、“特色川菜”、“四川名小吃”等特色项目制培训项目,共594人实现就业创业;为36名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发放创业补贴22.7万元,发放场租补贴5.6万元。

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活动。开发多行业多类别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目前全市建立见习基地16家,提供见习岗位143个,全年有121人参加了见习,其中77人已完成见习,73人留用,发放见习补贴42.58万元;发放求职创业补贴64.08万元;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班55期1647人;为53名毕业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53万元,为4名在校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4万元;扎实开展离校未就业跟踪帮扶,积极推荐就业岗位;举办“2019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四个一”服务,有127名大学生签订了意向性协议。

退伍不褪色,争当致富带头人。全面营造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为全市创业者树立榜样,激发了全市创新创业热情。2019年8月在孝德镇后皇紫金柑橘种植基地设立首个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园;举办专场招聘会3场,签订意向性协议78人;共为10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补贴3.3万元,创业场租补贴8000元,为3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45万元。

积极落实企业优惠政策 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积极落实减费降税。开展重点群体认证工作,大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通过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送政策进企业等途径开展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认定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65家,涉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172人。

积极开展“护航”“展翅”专项行动稳就业。2019年认定困难企业25家,人数4190人,享受资金3318万余元;普惠稳岗补贴企业136家,人数17065人,金额425.8428.91万元;技能提升补贴人数521人次,金额112.97万元,有效为企业稳就业保驾护航。

积极举办技能竞赛 营造就业创业氛围

倡导创新文化,举办创业大赛。2019年7月,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创业大赛德阳选拔赛暨第三届“千里眼”创业大赛,我市三个项目成功进入德阳市级决赛,并代表德阳市参加省级分组赛;其中“超细研磨设备及配套设施的制造”项目斩获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创业大赛创业创富组决赛冠军,荣获全省三等奖。

发扬“绵竹工匠”精神,做新时代技能人。参加第二届“德阳工匠杯”暨省第七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德阳市选拔赛,我市代表队包揽餐厅服务员一等奖、二等奖,中式烹饪一等奖、三等奖,以及美发技能三等奖,3名人员推荐代表德阳参加四川省比赛。为展示技能培训成果,挖掘家乡特色菜品,提升烹饪技能和促进就业创业,培养一批具备匠心的烹饪能人,2019年10月我市举办了第二届“绵竹工匠杯”技能大赛——“家乡美 家乡味厨艺比拼”决赛,经过专业评审团、好吃嘴媒体评审团细细品尝,来自花宿酒店的刘凯以菜品“四季美”摘得桂冠,荣昇福地的彭亮、MR Y音乐餐厅的蒋文军分别以菜品“一样三味”和“丝奔”斩获亚军、季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