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宣读了相关表彰、表扬决定,绵竹市荣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成绩的背后,映射出绵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现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开创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局面的坚定决心和实践行动。
近年来,绵竹市始终坚持围绕“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的总要求,继承和发扬双拥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谱写了一曲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时代双拥赞歌。
强化组织领导 筑牢双拥工作根基
“双拥”是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绵竹市军地双方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把双拥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和军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做到年初有目标、年底有验收,确保双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绵竹市及时调整优化双拥工作机构和制度机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人武部主要领导等为副组长,20个市级部门、5个镇、4个部队为成员单位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双拥专兼职人员260余名,建立市、镇、村(社区)上下一条线,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双拥组织网络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双拥工作区域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会商和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健全党委议军会、领导小组全会、双拥联席会议、军地合署办公、走访慰问、督导检查等制度,促进工作规范运行、顺畅高效。积极推进落实军人抚恤优待、伤残抚恤管理、优待对象医疗保障、军休干部移交安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政策规定,加大双拥政策法规建设力度。加强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强化拥军优属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动军人享受更多公共服务优待。组织走访慰问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及时救助特困退役军人,有力推动双拥工作发展步伐,促使全市双拥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
弘扬拥军主旋律 双拥工作健康发展
“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是51万绵竹人民的共同心声。
走进绵竹,你会发现,这里的车站、停车场、商场、医院、旅游景点等地,都能看到“军车免费”“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标识。关爱军人已经成为绵竹市各界的具体行动,让驻绵部队及过往的军人真正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建立起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全民双拥国防教育体系,着眼于营造浓厚双拥氛围,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形式,大力弘扬双拥文化,使双拥工作成为绵竹城市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开创出全市军民一心携手共创双拥的良好局面。
抚恤优待是一项稳定军心民心的工作。近年来,我市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优抚安置政策,依法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坚持把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军人子女入学和军队退休干部工作融入绵竹建设,作为支持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做,推进双拥政策全面落实。
2015年以来,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调整定补标准,通过金融机构及时足额为优抚对象发放定期抚恤补助金1.1亿余元;广泛开展“关爱功臣”、“双拥在基层”等活动,及时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发放解困资金,保障基本生活;全面建立优抚对象医疗资金保障制度,为全市184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统一办理医疗保险,补助医疗费用120余万元。为驻绵部队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解决官兵看病难问题。
同时,为全市20739户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营造“尊崇军人、关爱军属、崇尚奉献”的良好社会环境。2019年到德阳、成都等车站共接到2019年度秋季退役士兵6批次112人。
全市每年还按照规定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政策,不断提高优待金补助标准,优待面达100%。2015年以来,财政共兑现优待金4530余万元;调整提高绵竹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金标准,为160名现役军人及时兑现奖励9万余元;为部队输送新兵1260名,扎实完成了兵员征集任务;认真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接受安置退役士兵1073名,发放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2200余万元。
2019年,我市还创新工作,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服务力度,扩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覆盖面,在德阳市率先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园、点)创建活动,通过2-3年的工作,实现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达到本地有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退役军人人数的80%,逐步提高退役军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同年8月1日,我市首个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园揭牌仪式在廖秋的种植园内举行,让享受到一系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廖秋倍感温暖。
双拥共建结硕果 齐唱和谐发展歌
“改革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这是全市人民的共识。
绵竹市的双拥工作坚持“以活动促提升,以共建推融合”,不断创新双拥工作内容,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市委议军会议研究解决各项驻军困难,2015年以来为驻绵部队减免各类经费48万元,补助官兵生活经费30万元,投入250万元支援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为驻绵部队解除后顾之忧,提供良好的工作、训练和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投入700余万元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驻绵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送去全市人民对子弟兵的关爱。2019年7月,齐天镇现役军人刘建波家的房屋失火,造成财产损失,相关部门及时开展上门慰问活动,解决其后顾之忧。
我市将驻军子女入学入托纳入常规招生计划,同时积极安置随军家属,2019年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助标准达468元/月/人,较好地解决了随军家属的社会保障问题;每年投入250余万元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驻绵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军地互相尊重,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市委、市政府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全市拥军氛围浓厚,工作扎实有效。
近年来,驻绵部队官兵也积极发挥自身长处投身地方建设。市人武部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法治创建等活动,促进拥政爱民各项活动广泛开展。驻绵部队积极与驻地镇、部门结成60个双拥共建对子,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参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建设,扶贫结对249个,爱心捐款34.6万元,捐物6.3万件套;出色地完成抢险救灾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共计出动8277人,抢救群众733人,抢救财产价值555万元。绵竹军民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团结协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携手共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军地共建的华美乐章。
一方热土,哺育璀璨军星。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关系,硕果累累的军民共建成果,构筑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精神城墙,定格在绵竹军民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