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街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绵竹:抢抓农时种蒜忙 打好致富金“蒜”盘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25-09-1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眼下正值大蒜种植的黄金时节,在广济镇的田间地头,蒜农们耕田、播种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松土、开沟、插蒜、填埋......9月15日上午,广济镇石河村10组蒜农苟正坤一家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忙着栽种蒜种。

 “这三亩多地可是咱家的‘聚宝盆’。行情好的话,光蒜苔加蒜头就能收入三万多元。”苟正坤掰着手指算账,冬天收蒜苗、春天采蒜苔、夏天挖蒜头,这种“一季下种、三季收获”的种植模式,让小小蒜头变成了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在相邻的地里,蒜农康云海正躬身推着大蒜打眼机向前匀速推进。他的家人手拿蒜种盆紧随其后,沿机器打好的孔位精准投种,然后娴熟地覆上谷草,整套种植流程配合默契,高效完成。

 

 “水稻一收完,我就及时抢种了‘灰叶子’蒜种,预计明年3月就能上市。”康云海说,采用半机械化种植,既提升了效率,又节省了人工成本。

作为传统大蒜产区,广济镇在天平村、石河村、中新村、新和村等地形成了特色种植产业带,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大蒜。近年来,该镇抢抓乡村振兴机遇,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完善灌溉渠系、产业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化大蒜产业园区,推动传统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在天平村6组,蒜农王永富一家也在田间忙碌着。“现在路修好了,渠也畅了,种植大蒜比以前省心多了。”他指着整齐的蒜垄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广济镇,像王永富这样的蒜农对种植更有信心了。

近年来,广济镇将大蒜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全镇大蒜种植户约6000户,种植面积11500亩,年产蒜苗2500吨、蒜薹8500吨、蒜籽12000吨,种植品种主要为“灰叶子”“正月早”“温二早”“紫皮大蒜”等。经过多年人工选育,该镇大蒜品质不断提升,2016年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下一步,广济镇将围绕“提品质、建基地、创品牌”持续推进大蒜产业升级。一方面引进酵素专家团队,推广生态有机种植技术,提升大蒜品质,打造风味独特、安全健康的特色产品。同时,与云南独蒜种植主体合作,培育和改良“红七星”蒜种,建立标准化繁育基地,力争建成云南独蒜种源供应基地。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建设,构建培育体系,通过参展参会提升知名度,并拓展超市、电商等营销渠道,讲好绿色品牌故事。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