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因泉得名。这里清泉汩汩,板鸭飘香,田园景致如画。这个夏天,让我们跟随流淌的泉水,走进玉泉镇,享受泉水的那一丝甘甜,感受圣母文化的悠远传奇,品味舌尖上的山水馈赠。
川西古镇玉泉镇距绵竹市区13公里,据《绵竹县志》记载和代代相传的口碑,这里土地肥沃、百姓富裕、安宁祥和,堪称人间天堂。玉泉镇境内密布大大小小的泉凼100多个,水质优良,含有人及动植物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位于桂花村的映月泉便是其中之一。来到映月泉,一池泉水清澈见底,从地下冒出的潺潺泉水随着溪流蜿蜒前行,流淌在翠竹、麦田之间。泉水旁,各种野花竞相绽放,彩色的步行道镶嵌其中,走在步行道上,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夏天一到,冰凉清澈的泉水便会吸引众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戏水玩耍。泉水旁,泠然·清泉农文旅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立足于玉泉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古泉,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依托,加快农业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科普研学、文化休闲、音乐演艺、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拥有千年古韵和历史传说的圣母泉是玉泉镇的一大名片。位于圣母泉社区的圣母泉水终年不息,泉畔古树参天,在香火中娓娓道来姜姑救主的故事。地方志介绍,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当时刘氏皇族以刘秀为首起兵反抗,兵败走人。王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定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遂派兵将四处搜捕缉拿刘秀。刘秀逃往西川,以图东山再起。当刘秀被追逃到此地时,在一泉边见姜姓姑嫂二人在泉边洗衣,遂告知实情求救。姑嫂二人急中生智把刘秀藏于水中,捡几件衣服盖在上面。一会儿,杀气腾腾的追兵到了,盘问姑嫂,姑嫂神色自如,说刘秀向相反的方向跑了。追兵走后,刘秀因为仓惶逃走,没有问及姑嫂姓名。小姑记得这个英俊的年轻将领,等待十余年杳无音信,其父多次逼嫁,不从,于3月18日投泉而死。刘秀功成名就建立东汉政权,忆及此事准备厚赠和封赏姑嫂二人。派使来访,小姑已死三日。使者回奏,刘秀叹气问臣下:“人都死了,还封什么娘娘?”臣僚称为“圣母娘娘”,即下封为“圣母娘娘”,此泉称为圣母泉。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是玉泉人把姜姑身死的日子作为当地一年一度圣母会的开始日期,并定于三月十八至三月二十一日为会期。十八日为正会期,整个玉泉镇从天刚微明就热闹起来。街道上商品琳琅满目,讲评书、唱山歌的到处都有,最拥挤的是竹木农具交易市场。如今,文艺汇演、踩高跷、坐采莲船、唱川剧、跳广场舞,老少同乐,男女齐聚,情趣盎然。凡来赶会的人必须到圣母泉走一趟,除自己喝足清甜的泉水外,还要用竹筒装一筒回去,让家里的人也喝上一口,沾沾灵气。
走出圣母泉,便是玉泉的场镇街道。自古以来,玉泉场镇的商贸人气一直很旺,赶集的人们很多时候都会带回玉泉出名的板鸭回去品尝。玉泉板鸭的奥秘,源于“泉水养鸭,古法熏制”。鸭子饮的是清冽山泉,晒的是天然阳光。经过前期制作和晾晒好的板鸭再以传统木屑慢火熏烤,才有了这口齿留香。来到玉泉场镇这家经营了20多年的杨二板鸭店,吃上一口板鸭,金黄透亮的鸭皮裹着细嫩化渣的肉质,入口瞬间,烟熏的醇香与秘制卤汁的鲜甜在舌尖交融。
在玉泉镇不仅可以啃板鸭,还可以吃海鲜。内陆怎么养海鲜?位于玉江村的中科水产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为你揭秘。
在内陆养殖海虾,如何营造海洋的养殖环境?如何实现本土化量产?在中科水产对虾养殖园区,一个个圆形的养殖池整齐排列在地面上,经过全套水处理系统排出的养殖用水不停翻转,水面掀起朵朵浪花,数不清的虾苗游弋其中,活力十足。工作人员一边观察其生长情况,一边完成虾壳清理、水质监测等工作。经过120天的精心饲养,南美白对虾其体质健壮、大小均匀,虾体晶莹剔透,微微泛着蓝光。“可以生吃的虾”是养殖基地最响亮的口号,高品质的地下水则是养殖基地的底气。通过采用人工配置海水,真实模拟海水环境,设置恒定温度养殖,南美白对虾已于去年7月实现了“绵竹产”,吃上一口,都会直呼“巴适!”
好水养好鱼。在玉泉镇,还有一处利用玉泉优质泉水发展起来的锦鲤养殖基地,这里是川西地区最大的锦鲤养殖基地。养殖基地的一池碧水中,锦鲤身披红白金鳞,宛若游动的艺术品。游客既可观赏“好运锦鲤”的斑斓舞姿,也可挑选一尾带回家,让福气随波流转。
从圣母会的千年祈愿,到玉泉板鸭的匠心传承;从对虾基地的科技兴农,到锦鲤池中的吉祥寓意,玉泉镇以泉为脉,将传说、美食与生态编织成一场沉浸式的文旅盛宴。
玉泉镇副镇长刘恋表示,根据玉泉的资源禀赋,该镇制定了“长在泉眼上的小镇”乡村振兴规划,着力打造五大核心内容,如泉水康养、竹林疗愈、圣母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等,根据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