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街动态 / 正文

【基层治理】剑南街道滨河西路社区成立全市首个“民生即办点”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25-05-1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近日,剑南街道滨河西路社区紫来苑小区业主因临街米粉店排污问题引发纠纷。业主反映店铺排水系统建在小区内,导致小区下水道堵塞。双方协商未果后,社区干部迅速介入。经实地勘察发现,老旧小区改造后地面已完成硬化,无法重建排污管道。社区“金牌调解室”组织双方调解后提出解决方案,由米粉店购置油污分离器并定期清理,费用自行承担。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居民利益,又维护了商户经营,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这是滨河西路社区“民生即办点”为民服务的缩影。今年2月,该社区在市市民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成立全市首个“民生即办点”,通过“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机制,融合“滨河热线”与“金牌调解室”双品牌服务,构建从问题发现到解决的闭环处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破题”转型。

闭环机制跑出民生“加速度” 

“你好,这里是‘滨河热线’……”前不久,滨河西路社区接线员接到了居民杨女士打来的电话,反映其与楼上邻居产生的矛盾纠纷,接线员将相关问题记录在册后,社区金牌调解室的调解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原来,杨女士所在的小区是老旧小区,由于楼上邻居家的水管年久老化,导致水漏到楼下,两家人因此产生矛盾。调解员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耐心安抚了杨女士的情绪,并择期约定双方进行调解。调解期间,调解员发挥所长,释明法理、讲明情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接线员在半个月后回访时,杨女士高兴地说,楼上邻居已经重新对房屋进行防水处理,两家已恢复正常生活,邻里关系也和睦了。

滨河西路社区现有46个小区,仅有3个小区配备了物管与业委会,其余均为“三无院落”、老旧小区,群众诉求多、矛盾多。如何高效响应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成为基层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课题。

“‘民生即办点’作为12345热线的延伸,聚焦社区民生问题,通过设立线下即办点,实施即接、即办、即访、即结的工作机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据滨河西路社区党委书记王芳介绍,自社区“民生即办点”成立以来,已解决居民诉求2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多元共治”激活院落新生机

在滨河西路社区瑞祥路265号,两棵老龄泡桐树树枝与电线缠绕,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居民通过网格员将问题反映至社区“民生即办点”后,社区干部随即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及时完成了树枝修剪。“现在问题有人管,结果有反馈,生活更安心了!”附近居民徐友芝笑着说。

滨河西路社区廖家西巷16号小区与华龙巷交界处有300平方米空地,因长期未硬化导致雨天积水、车辆乱停,成为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居民多次通过“滨河热线”和网格员反映诉求,社区、街道两级虽积极协调解决,但未能如愿。

今年,滨河西路社区成立“民生即办点”后,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将居民的此诉求反馈至市市民服务中心,市市民服务中心按照四级联动机制,协调住建、财政等部门,通过现场踏勘、统筹协调的方式,将该区域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增补项目,通过对地面进行硬化,增设停车位、太阳能路灯等,彻底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社区成立‘民生即办点’后,我们还创新推出‘热线+网格’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共治。”王芳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滨河西路社区以“民生即办点”为纽带,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通过机制创新推动了治理效能提升。社区将继续完善闭环机制,深化主动治理模式,以更高效的服务回应群众期盼,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交出更有温度的“答卷”。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