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孝德镇清华社区通过阵地亲民化改造、服务精准化供给、治理多元化参与,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纸,共同绘就了基层治理新图景。
服务阵地亲民化 多元共治聚合力
日前,记者走进清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内,功能分区清晰合理,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清华社区于2024年对社区阵地进行了亲民化改造,通过拆除传统办事柜台,建成开放式“服务吧台”,设置智慧书屋、儿童之家等7大功能分区,实现服务场景从“行政化”向“客厅式”转变。设立“人大代表之家”、“竹愿驿站”志愿服务站等5大平台,形成“议事亭收集需求——实践站对接资源——志愿队落实服务”的闭环机制,真正做到让社区阵地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
同时,社区服务大厅推行 “一站式” 服务模式,打造综合窗口,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办事 “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这一举措不仅大大节省了群众的办事时间和精力,让居民少走弯路,同时也优化了社区的工作流程,减轻了社区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
“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工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于今年1月正式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群众来办事感觉很温馨、很舒服。截至目前,我们共为群众办实事120余件。”孝德镇清华社区党委副书记、监委主任李剑说。
民生工程暖民心 齐抓共管促治理
“罗书记,我们这儿虽说算是郊区,可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娃娃放学走路都摔过好几回了!”2024年4月的一天,孝德镇清华社区党委书记罗时俊在走访时,一位居民焦急地向他反映道。
群众的需求就是行动的号角。为此,清华社区党委高度重视,连夜召开会议,迅速组建党员攻坚队。党员们带着手电筒,不辞辛劳地走遍辖区的每一条村道,仔细测量点位,甚至在田间地头召开 “路灯议事会”,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
在充分了解群众的诉求后,2024年9月,社区路灯安装工程正式启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189盏太阳能路灯便全部安装完毕。这些路灯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6.8公里的村道,更点亮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之光。
“有了路灯后,晚上出行方便、安全多了,大家也愿意出来锻炼身体,夜间生活更丰富。” 孝德镇清华社区七组居民江绪洪高兴地说。
一盏盏路灯,不仅解决了居民夜间出行的安全问题,更是社区党组织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体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夜幕降临,看到路灯下散步的老人、嬉戏的孩童,我深深地体会到,民生工程不需要惊天动地,把群众脚下的路照亮了,党旗自然就飘进了心里。”罗时俊感慨地说。
社区儿童之家 托起孩子的希望
2025年1月中旬,孝德镇2025年冬令营暨清华社区第五届乒乓球集训举行。社区邀请专业教练教授孩子们打乒乓球,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已经是清华社区连续4年举办乒乓球冬令营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清华社区已连续举行12年冬夏令营活动,惠及1000余名青少年,形成了“大手牵小手 带动中间走”的治理路径。通过课业辅导、礼仪培养、运动拓展等特色课程,既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又搭建起家长与社区的沟通桥梁。
据罗时俊介绍,清华社区将深化“党建搭台、多元唱戏”模式,重点培育社区“十元”微爱公益基金, 把二手车商、快递网点等新业态转化为治理新力量,让商住楼盘、安置小区和院落真正成为“共生体”,始终坚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共融、和谐清华”的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