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门口的等待是与孩子们的约定,我们要用爱为孩子们营造温暖的成长环境。”初见杨辉时正值清晨,她在玉马幼儿园门口迎接“玉小马”们的到来,开启一天保教工作的温暖序章。
从事幼教事业18载,杨辉始终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幼儿教育这片热土上播种、耕耘、收获,用温暖与智慧诠释“爱与责任”,让孩子们在爱的滋润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以爱为引 深耕幼教责任田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围着孩子转’‘跟着教师走’,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搭架子、铺路子、补漏洞’。”作为玉马幼儿园保教副主任,杨辉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份责任不仅体现在日常保教工作的管理与规划上,更体现在与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的用心交流中。
自2023年从一线教师岗位转至行政管理岗位后,杨辉始终带着一线教学时的初心与热忱,在新岗位上不断探索实践,将对幼儿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融入每一项管理工作中。她不仅积极推动保教结合的理念落地生根,牵头梳理了“生命美育课程体系”,建立“师徒结对”机制,还积极组织“教学研讨会”,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为课程体系的系统优化、教师队伍的梯队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筑牢根基,并通过举办家长讲座以及“幼儿园诗歌节亲子展演”“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
以前,杨辉的关注点仅仅局限于“自己班级里的那30个孩子”,满脑子思考的都是“如何把这堂课讲得妙趣横生”;如今,她的工作范围扩展到了全园十多个班级,需要与几十位教师协同合作,关注的重点则转变为“怎样对整体课程进行优化”以及“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杨辉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扎根一线”不松懈,用“一线思维”做行政。
“行政不是‘脱离教学’,而是‘服务教学’。只有脚踩一线,行政工作才有底气。”杨辉说,她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进班3天,这样能第一时间知道“老师们真正需要什么”“孩子们当下的需求是什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她会先召集班组长、骨干教师开座谈会,让大家提需求、说困难,再结合园所目标调整。布置任务时,会附上具体的“实施建议”,帮大家减轻负担。这样便能让行政与教学在深度交融中实现双向赋能、协同共进。
以爱为笔 绘就孩子们五彩童年
多年来,杨辉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从孩子的行为中读出羞涩、快乐、自豪、新奇……读懂了一个个幼小心灵渴望关爱,以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个体差异。
已经上高中的乐乐曾经是杨辉班上一个内向的小男孩,刚入园时整天抱着自己的小恐龙玩偶,不说话也不参与游戏。为了让他卸下心防,杨辉每天都会蹲下来邀请乐乐一起为恐龙找一个新家。后来,她发现乐乐喜欢画画,就特意在美工区给乐乐留了一块“专属画板”自由创作。慢慢地,乐乐接纳了杨辉,也不再内向,毕业时还将自己亲手描绘的一幅画有扎马尾的女生和一个抱着恐龙的小男孩的画送给了杨辉,并约定“每年教师节回幼儿园看她”。
对于杨辉而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冰心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之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杨辉说,其实幼儿教师的工作很“琐碎”,每天重复着喂饭、擦脸、讲故事,但就是这些“小陪伴”,会在孩子心里埋下温暖的种子。学会尊重并接纳每一个孩子,理解孩子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他们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样既有利于孩子成长,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利于班级的常规管理,促进幼儿集体进步。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为了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杨辉博采众长,虚心学习,总结鲜活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在她的指导培训下,许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她是一名好老师,更是我们的好师傅。”同事曾婷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对“怎么让区域活动不流于形式”“怎么处理幼儿间的冲突”等问题而苦恼。但最终都会在杨辉牵头成立的“教学互助小组”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让“难题”变成“共同财富”,为今后的幼教工作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遇见童心,追寻匠心,无悔初心。十余载岁月更迭,在幼教这片沃土里,杨辉收获的不仅是德阳市优秀教师、绵竹市第八届中小学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段段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是一颗颗被童真与爱意浸润得愈发柔软且坚韧的心。她表示,将不忘初心,继续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陪伴一朵又一朵花儿静静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