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闻背后】学习探索探险 绵竹这位八旬老人永远在路上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25-07-2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近日,绵竹市融媒体中心在“画境绵竹”客户端和“今日绵竹”微信公众号报道了绵竹八旬老人黄以均登上“世界三极”之一北极的新闻后引起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对这位老人的壮举予以点赞,并想进一步了解这位老人的平常生活。

黄以均告诉记者,他参加这次北极之行,不单是旅游,还带着探险、探索目的,主要想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黄以均说,他没有力量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只在青藏高原翻越过5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在尼泊尔喜玛拉雅山下的博卡拉飞过滑翔伞……前年因签证没有去成南极。这次经过一年策划、半年准备,于6月底到7月上旬,终于圆了探索北极的愿望。

八十岁仍能横跨北极,黄以均老人身体力行地表明:年龄不过是数字的累积,而心灵始终能自由驰骋于辽阔天地之间。

北极夏季是 “冰雪消融、极昼普照、苔原返绿、生命喧嚣”的季节。黄以均的北极行囊虽已卸下,但对他而言,生命的这趟壮阔旅程永远没有终点站——探险的勇气,使八旬高龄成为新的起点而非句点,在光阴的长卷上,他将继续写下属于勇敢者的崭新篇章。

(探寻北极冰川)

(北极冰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黄以均说,20年前的北极、今天的北极、20年后的北极,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次北极之行让他深刻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家要珍爱人类拥有的共同家园—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从自身做起。

黄以均告诉记者,北极终年被海冰覆盖,气候极端寒冷,是全球地理意义上的“最北点”。每年6月到8月是北极的夏季,极昼天气,24小时是白天。北极夏季陆地气温在1到5摄氏度,海洋里的气温在零下5摄氏

度到零摄氏度。洋面经常刮起七八级大风,冷得刺骨。冰冻颜色除了白色外,还有蓝色的冰。动物有北极熊、海象、北极狐、白鲸等,还有飞鸟和植物苔原,以及小花。根据现有的研究推断北极冰川大约有9800多条,他们这次到达的斯瓦尔巴群岛的大型冰川数量就多达2100多条,他们在邮轮上巡游了180公里长的布拉什韦尔冰川,乘坐冲锋艇在50公里长的摩纳哥冰川前巡游、观赏、摄影。由于北极冰川受全球变暖影响,冰川状态不断变化,有许多冰川正在崩解入海中,形成漂浮在海上的浮冰和冰山。

(北极的植物)

北极离绵竹有多远? 绵竹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6530公里。7月3日上午10点(绵竹下午4时),黄以均乘坐宏“迪斯号”破冰邮轮到达北纬82°19′59″,直线距离绵竹约5660公里,他又深入北极圈里面1760公里,此地,离北极点还有约850公里,是目前探险邮轮(除科考船和探险家以外)到达北极的最远距离。他眼里的北极,北极冰原与海洋交织,极昼极夜交替。北极熊是标志性居民,冰层随季节消长,寒风凛冽,却藏着独特的生态与神秘之美。

(黄以均在手机中查看北极拍摄资料)

探寻黄以均的北极探索之路,不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是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体现。记者采访发现,他热爱旅行,退休后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其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

2013年11月,他和老伴乘坐游轮经香港、南海、印度洋、太平洋,51天旅程,在船上就有48天。

2022年8月15日,在绵竹市九龙山滑翔伞运动基地,77岁的他第一次坐动力伞翱翔蓝天。2024年5月2日,他在喜马拉雅南坡的尼泊尔慱卡拉滑翔基地第二次翱翔蓝天。

2023年6月12日,他从成都出发,随队自驾行驶318川藏线,6月21日从拉萨飞回成都,共11天。此次自驾,他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17座(其中5000米以上雪山2座),跨过江河8条。

(黄以均在318线)

(黄以均在318线)

近年来,黄以均不断地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整理了的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图片、文史资料,有100件左右的文史资料已经捐献给了绵竹市档案馆。

探寻北极、坐动力伞飞翔、自驾318……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对黄以均而言,生命之原野上,灵魂的探索永无边界,只要心中那团火未熄,脚下征程便依然通向无数崭新黎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