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播“一粒子”,春收“万斤油”。当前,绵竹市10万余亩油菜相继成熟,广袤的田野上收割机纵横驰骋,金黄的菜籽颗粒归仓,机械化作业的轰鸣声与农户的欢笑声交织,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
5月14日下午3点,记者在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看到,一串串饱满的油菜籽压在枝头,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排排油菜被整齐收割、脱粒、分离,油菜壳和秸秆被自动粉碎成细末,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抛洒还田,实现秸秆绿色循环利用。
“我一共种植了240余亩油菜,以前采取人工收割,一亩地需要4个人干一天,效率又低人又累。现在采用机械化收割,20分钟就能搞定,省时又省力。我们用两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70亩油菜。”该园区种植大户昝昌说,以往种植农作物,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如今,无论小麦、油菜还是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极大地节约了劳动成本,并且为下一季农作物抢种赢得了宝贵时间。
今年绵竹市油菜种植面积达10.82万亩,油菜收割的方式分为人工收割、一次性机械收割和分段式机械收割,机械化收割率超60%以上。由于品种好、田间管理得当,脱粒后的油菜籽总产量较去年略有增长。
为确保夏粮收割顺利进行,连日来,绵竹市相关部门、镇(街道)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油菜、小麦等夏粮作物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生产丰收打好基础。
近年来,绵竹市大力推广“稻油”“稻菜”等轮作种植模式,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降低了农田病虫害率,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高效化,最大程度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绵竹市将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在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