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农业生产】绵竹:水稻育秧管护忙 田间地头绿意浓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25-05-0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在绵竹市的田间地头,种植大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有序开展水稻育秧备耕工作,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筑牢根基。

日前,在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移栽的秧苗已是绿油油一片,种粮大户刘光均正在查看秧苗长势,进行田间管理。“这几天要把控好苗床的湿度,做好病虫害防治,才能确保秧苗长势良好。”刘光均告诉记者,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通过机械化培育出来的秧苗能有效避开倒春寒、干旱少雨等不良因素,还能大幅缩短育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培育出来的秧苗品质更高,真正实现了低耗能、高产出、高效益。

在孝德镇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一盘盘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宛如一张张绿色的地毯,秧盘中的稻种已抽出两叶一芯,长势喜人。“再过十来天,这些秧苗就能移栽到稻田中。”合作社田间管理员杨世明告诉记者,为确保秧苗能够以最佳状态移栽,他们在田里安装了喷洒设备,不定时地开展浇水管护工作。

近年来,育秧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加速了水稻产业化进程。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从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环节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降低了农业粮食生产的劳动强度,种植效益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合作社还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耕、育、种、收等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对于水稻种植而言,育好秧苗是实现高产的关键。绵竹市以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育秧主体,通过整合土地、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推动水稻育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有效降低育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为助力粮食增产丰收,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市、镇、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监测,针对秧苗生长特性和气候变化趋势,现场“把脉开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提供科学的田间管理指导,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能,全方位为插秧移栽做好准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