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着秋的收获,蕴着秋的向往,9月1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领办,绵竹市委、市政府高定位规划,高品质兴建,高水平管理的一所全日制优质公办初中——川师绵竹附中正式投入使用并迎来了首批学子。学校环境怎样?师资实力如何?课程设置有何特点?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开学一周,记者走进这所新建学校,近距离探访师生的校园生活。
软环境+硬实力 学生学习更有沉浸感
9月6日上午,走近川师绵竹附中大门,“厚德弘毅 勤学善思”校训映入眼帘,简约现代且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整体建筑以黄红为主色调,大气且靓丽。
校园内,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学生体验着运动的快乐;穿梭在教学楼里,学生洪亮的读书声,氤氲着书香、散发着朝气……只要在校园内走上一圈,大家都会纷纷感叹:这里的孩子真幸福!“作为第一届新生,我特别荣幸,新校园环境优美,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真是太安逸了。”刚结束晨间运动的学生肖云舒自豪地说着所见所感。
相比好的校园环境,优质课堂更能体现学校的“硬实力”。在初一(2)班的历史课堂上,青年教师左龙龙不局限于死板生硬的教科书内容,在上课时侃侃而谈,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勇敢大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潜能在历史课堂中得以释放。
“老师们上课氛围轻松幽默,跟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学生李佳骐告诉记者,老师们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授课,让大家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老师特别注重教学反馈,每堂课后让同学提意见,针对大家反映出来的知识,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川师绵竹附中计划招收450名学生,最终超额完成招生,共开设10个班级,招收508名初一新生。学校在规划国家基础型课程组成之上,将“创新”为引领的“川师大”基础教育文化与“绵竹”元素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提炼学校核心文化,计划开设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课程,实现特色化办学,为绵竹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筑牢食宿大关 为学生安全健康护好航
孩子们在学校吃得是否健康安全?走进川师绵竹附中食堂,“神秘后厨”早已变身“阳光食堂”。就餐区一侧的监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食堂内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身着专门的服装,戴着口罩、厨师帽在操作间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随后,一锅锅香气四溢的可口饭菜新鲜出炉。
临近中午,师生陆续走进食堂排队打餐,虽然在不同区域就餐,但午餐供应品种一模一样。校长罗祥勇一直忙着检查每一桌的用餐情况,直到大部分的学生都就餐后才打好自己的饭菜,寻找空位坐下。罗校长告诉记者,所有老师及校领导全员陪餐,和师生同时同标准就餐。只有学校食品安全真正得到保障,家长才会更放心。
作为寄宿制学校,宿舍也是关注的焦点。记者在男生宿舍看到,全新的宿舍楼矗立在操场旁边,窗明几净,每间宿舍为8人上下铺设计,寝室都是干湿分区,有独立的卫生间,24小时提供热水。“家里离学校太远了,来回路上很是折腾,我参观了学校,现在孩子能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我打心底里高兴啊!”家住九龙镇的一位新生家长感慨地说,真心感谢学校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
据学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学后,学校坚持行政带班、教师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宿管员24小时值班制度,对学生出入寝室进行晨、午、晚体温检测并做好登记台账,切实做好宿舍安全管控,为学生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名师云集 建百姓家门口优质名校
9月3日,对川师绵竹附中的学子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开学仅3天,首届508名初一新生和71名教职工团结协作,经过短短仅几天的时间,精心排练的一场独具特色的文艺演出,用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表达出对川师绵竹附中的祝福,大家将“博学、善思、 自主、合作、实践、创新”十二字“学风”铭记在心,开启了“崭新”的征程。
“中学是孩子重要的人生成长阶段,我们要激发新生对学校的向往,对学习的渴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作为川师附中人的自豪感。”校长罗祥勇表示,开校典礼的背后是川师绵竹附中优质、雄厚的师资团队的强力支撑。
罗祥勇介绍,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由川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组建的名优校长领衔的管理团队,带领来自成都本部的骨干教师、全国高薪招聘引进的经验丰富的名特优教师、全市公开选聘的优秀青年教师共同执教(其中,教师学历起点是本科,首批教师拥有硕士学历的达6名),全程共享、无缝对接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将计划开启“聚才引智”行动,通过建立博士工作站,引进高端优质师资,进行“结对子”培养年轻教师,优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川师绵竹附中致力于办“先进理念引领,精细管理导航,传统文化熏陶,开拓精神发展”的基础教育,竭力培育“家国情怀、 德才兼备、身心健康、 博学尚美”的新时代绵竹青少年,力争把学校建成师生共同成长、快乐学习的幸福家园,把学校建成区域引领、省市一流的精品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