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坚守特教 用爱静待花开
——记绵竹市优秀教师、市特殊教育中心校教师周夏辉
“特校是块满怀希望的园地,尽管这些孩子折断了‘翅膀’,但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飞翔。”2014年,怀着这一信念,周夏辉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市特殊教育中心校。从教7年来,她兢兢业业,默默坚守,用一颗赤诚的初心,为特殊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日夜守护 用心静待花开
“小月,别怕,老师在旁边呢,会保护好你的,赶紧滑下去。”9月7日下午,在市特校感统训练教室里,周夏辉正通过小游戏帮助小月进行“列队训练”“走平衡步道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她不厌其烦地重复、示范。
小月是一名脑瘫儿,生活自理能力差,每次周夏辉都变着花样帮助小月锻炼。在周夏辉的坚持下,小月不仅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而且还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感统训练也从曾经的抗拒到喜欢。一点点的进步和变化,家长都看在了眼里。
小凡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沉默不语,总是低着头,但画画很不错。怎样带领这个“冰山”小孩走出孤独呢?周夏辉思前想后,动手做了很多个笑脸,每个都不一样。有的笑脸是黑白的,有的是彩色的,还有的是卡通的。有一天,周夏辉发现她独自把收到的笑脸拿着玩,虽然还是低着头,唇角却露出了一点点笑意。周夏辉知道她已经不会再抗拒老师了,就开始慢慢靠近她,陪她画画,默默地当她的“好朋友”。
面对一群因残疾而自卑但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针对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个性差异等特点,周夏辉不仅只是当起他们的康复老师,更在生活及精神上担当着他们的“妈妈”。对说话不清楚的孩子,她会努力倾听他的“外语”,耐心矫正他的发音;对脸上挂着鼻涕、嘴角流着口水的孩子,她会教他们用纸巾擦鼻涕、擦嘴,成百上千遍地教他们学习洗手洗脸、穿衣穿鞋;对情绪行为异常的孩子,她冷静分析和揣摩他们的“小心思”。
当自闭症孩子慢慢开始学会沟通,脑瘫孩子生活渐渐自理,行为异常的孩子有了自控意识,智障孩子们的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会让周夏辉多一分职业自豪感。在她看来,作为特教人是幸福的!
无私的爱 照亮特殊孩子心
在周夏辉的办公桌上,摞着一沓教案,每一份教案都是她亲笔所写。每一次送教上门回来后她都会反思,不断改变教学方式,用新的观念和理论让送教课堂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周夏辉送教的对象是9岁的小胡。小胡在两岁时因脑膜炎导致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第一次见到小胡,周夏辉就心疼不已。这个孩子干净帅气,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的课堂。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康复训练及文化授课,周夏辉主动向同组的孟桂玉老师请教,两人经常相互探讨,取长补短。经过多次摸索,共同制定出小胡的康复教学方案,两位老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发音、数数、做康复操,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如今,小胡不仅有自理能力,语言也逐渐丰富起来,并有了自信心,小胡的变化让他的父母十分欣慰。
“老师不仅仅是教书,帮他做康复训练,进行心理辅导,还给了他无尽的温暖。”小胡妈妈回忆说,小胡之前郁郁寡欢、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现在逐渐变得阳光开朗,每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坐在大门口等老师来。
送教上门服务中,各种“疑难杂症”数不胜数,但周夏辉从不言弃。了解部分家庭比较困难,自己隔三岔五自掏腰包为贫困孩子送水果;考虑到天气寒冷,周夏辉主动给孩子买衣服送围巾……“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只要是孩子们需要,我们将会义无反顾地把送教工作持续下去,给这些折翼的天使带去福音,给这些特殊家庭带去希望。”周夏辉说出了送教团的每位老师的心声。20多名位重度残疾儿童,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经验无从借鉴,送教团一直在摸索前行。
爱,可以把坚冰融化;坚持,能够水滴石穿。只要用心执着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周夏辉认为,这些特别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使,耕耘的过程辛苦,但晚开的花儿同样会芬芳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