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多年的家务纠纷,让一位八旬老太太千里奔波,最终在法律援助的帮助下尘埃落定。
2019年夏天,一位八旬老太太步履蹒跚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情绪激动,语速飞快,泪流满面地诉说着心酸事……
老太太姓付,称自己现住在安徽省合肥市,此次回到绵竹,是为解决侄儿付某某住房、养老一事。据悉,付某某原为遵道镇文风村村民,其父亲于1967年病逝,2008年“5·12”地震后,付某某与其母刘某某(2017年去世)享受灾后重建补贴政策,在文风村一组原址新建一楼一底的住房,现该住房由付某某同母异父的妹妹陈某居住。付某某本人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在外流浪,基本不回老家。自2008年“5·12”地震后常年居住在市人民公园附近已被划入危房拆迁的巷子内,每月享受150元低保,平时靠拾垃圾、打杂工维持生活。为解决其侄儿付某某住房、生活等问题,付老太太不停地往返遵道政府、市纪委、统战部、市信访局等单位反映问题。
市司法局在获知情况后高度重视,牵头从法律调解和援助等方面入手,主动对接多个部门,实地走访,核实情况,积极与当事人沟通。
由于付老太太期望值过高,付某某本人又极不愿意配合,案情复杂且时隔久远。2019年,该案经历三次调解,付老太太均不认可。2020年12月,付老太太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当事人付某某坚持撤诉,导致事件无疾而终。撤诉后,付老太太多次给法律援助中心及各单位打电话哭诉。2021年2月,中心再次启动援助程序。2021年3月,市纪委、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和代理人对该案研判分析。2021年4月再次提起诉讼,经过各部门通力协作,反复给涉案的当事人多方做思想工作。2021年5月,本案在麓棠人民法庭开庭审理,庭审后法官组织调解无果。随后麓棠人民法庭组织第二次调解,事情有了转机,当事人愿意庭外和解。随后,在九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并由市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市人民法院裁定本案按撤诉处理。最终,当事人履行了调解协议中的给付义务,一起多年的家务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图由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