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绵竹要闻 / 正文

【防汛减灾】绵竹:“智慧天眼”上岗龙门山 破解山区防汛监测盲区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25-08-0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近日,绵竹市广济镇凤凰村山巅的测雨雷达站实现首次数据回传,标志着这座被誉为龙门山区气象防灾“智慧天眼”的高科技监测设施正式投入运行。该雷达站的启用为绵竹地区山洪、中小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装上了精准监测的"科技大脑",将极大地提升区域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8月6日,记者在广济镇凤凰村的山巅看到,银灰色钢塔直插云霄,测雨雷达正扫描半径45公里天际,降雨强度、范围、移动路径实时显现在终端屏幕上。这部雷达的“上岗”,彻底打破了绵竹上游无人区的监测困局。过去受地形限制和通讯盲区影响,传统雨量站难以布设,导致局地突发性强降雨成为监测盲区。如今,凭借其高达30米×30米的空间分辨率监测网络,可精准捕捉山区复杂地形中的每一场降水过程,为防汛减灾提供分钟级预警能力。

绵竹地理环境特殊,52%的区域(648.55平方公里)地处龙门山区,是山洪、泥石流高发区。2025年入汛以来,绵竹已遭遇6轮强降雨过程,其中“7·2”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造成9处重点堤防工程损毁,暴露出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性。新型测雨雷达系统投入运行后,沱江上游山洪预警预见期由6小时提升至12小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雨到才预警"的被动局面。同时,该系统还为群众转移、物资调度等争取黄金时间,变被动应急为主动防范。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绵竹市将持续绷紧防汛之弦,多维度筑牢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防御防线。在技术支撑上,充分运用水利测雨雷达精准预报成果,联动气象、水利等部门预警信息,依托防汛雨水情预警与指挥系统,构建 “监测——预警——传达” 快速通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一线。在责任落实上,全面调动各级防汛责任人,加密重点区域巡查频次,聚焦山洪灾害危险区、河道、水库、涉水景点及野游点等,严格执行“三查”“三个紧急避让”。同时,持续推进水毁工程修复,针对“7.2”暴雨受损的9处堤防,用好项目资金,加快加固整治,全力保障汛期水利设施安全,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