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下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让绵竹民营企业家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坚定了发展信心。
全国工商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省人大代表、德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绵竹市工商联副主席、仟坤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谢泽波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标志着我国对民营经济地位的再确认与制度性护航。这部法律以法治思维重构政商关系,通过负面清单管理、产权平等保护、融资机制创新等制度设计,不仅回应了民营企业对公平竞争环境的长期诉求,更从国家治理层面释放出“与市场共成长”的深层信号。其最大突破在于将“政策扶持”升级为“权利确认”,使我们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从“政策红利”转向“法治保障”。
绵竹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德阳鼎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吉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民营企业而言,是一场及时雨,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它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从制度层面破解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难题,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投资融资上,为民营企业拓宽渠道、降低成本;在科技创新中,鼓励研发投入、推动成果转化,全方位提供有力保障。这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展的信心更足、底气更硬。未来,鼎达集团将以此为契机,扎根主业深耕细作,大胆创新探索转型,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中勇担责任,不负时代赋予民营经济的使命。
绵竹市工商联副主席、绵竹市机械行业商会会长、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章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对东汽电站这样从事发电设备辅机制造的民营企业来说意义非凡。它为我们创造了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生产经营与技术创新。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高度重视就业问题,鼓励民营经济组织扩大就业。这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福利保障。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机制,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便利。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也为社会就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就业的良性互动。
绵竹市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金桂兰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太说,作为深耕制造业40余年的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让他深刻体会到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战略定力。这部法律以立法形式明确民营经济地位,像一场“及时雨”浇灌了企业家的心田。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的破除,让企业能轻装上阵参与公平竞争;减税降费与融资支持的组合拳,切实缓解了经营压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更激发了创新活力。法律不仅给予阳光雨露,更传递出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做强做优的坚定决心。四川金桂兰水泥有限公司既要抓住机遇深耕主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也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民企新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绵竹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绵竹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四川凤凰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小虎说,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犹如一剂强心针,为中国民营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作为一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深刻感受到这部法律对市场规则的重塑——它以法治化方式明确民营经济平等地位,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融资支持到权益救济形成系统性保障,特别是对“隐性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的规制,让企业家真正吃下了“定心丸”。当前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关于创新激励、数字化赋能、减税降费的具体条款,精准切中了企业经营中的痛点。我们既感受到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意识到肩头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将以持续创新为支点,在白酒生产与销售领域持续突破,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健康”发展理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民企力量。
东汽实业董事长孙岩松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让广大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法可依,这是党中央和国家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民营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保障,将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将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将会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德阳市政协委员、绵竹市工商联副主席、绵竹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副会长、绵竹仁爱医院副院长、绵竹市聚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喆菲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点亮了前行灯塔。从条文里看到了对创新的包容——明确鼓励数字化转型、知识产权保护,让我们敢闯“无人区”;也读到了对公平的坚守——破除隐性壁垒、禁止“玻璃门”,让市场竞争回归能力本位。法律更像“成长手册”,融资支持条款直击初创期资金痛点,合规指引为扩张期筑牢底线,社会责任倡导则提醒我们不忘“饮水思源”。作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我们既需借法治红利激活技术创新、管理革新的“基因”,更要以法律为标尺,在全球化竞争中树立中国民企的诚信名片。我们要以“闯”的魄力破局,以“稳”的定力守法,让民营经济在法治沃土上长成“热带雨林”,为中国经济巨轮注入更澎湃的民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