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季来临,气温升高,野生菌、野果、野菜等进入生长旺季,如果误采、误食,极易引起中毒,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有效遏制防范因食用有毒野生菌、野菜、野果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大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绵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您:
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菌和马桑果,不随意采食野菜!
【拒绝采食野生菌】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有400余种。由于毒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很难肉眼辨认。
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谵妄、幻视等神经精神症状。一旦发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预防野生菌中毒“三不”法则
1.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菌。目前没有快速可靠的毒蘑菇肉眼鉴别方法,因此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购买。勿从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3.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要禁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
【拒绝采食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等,常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马桑果为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间成熟,开始呈鲜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全株有毒,嫩叶及未成熟的果实毒性较大。
由于儿童或野外作业者辨识能力弱,容易与可食用的桑葚混淆,极易误采误食引起中毒。
上图为有毒马桑果
误食中毒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涎、胸闷、乏力、腹部不适、腹痛等,偶有腹泻,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瘙痒,严重时可出现频繁抽搐、癫痫持续状态、高热、昏迷、脑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多因呼吸衰竭、心脏骤停致死。一旦误食马桑果中毒,要立即对中毒者采取催吐等急救措施,减少毒素吸收,并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拒绝采食野菜】
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似,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同时,大部分野菜虽是自然生长,但并不算绿色食品。长在公路、工厂附近的野菜,受到污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在野菜叶片表面沉积,长在公园、绿化带等地的野菜也可能喷洒过农药等,食用并不安全。
上图为毒芹
毒芹茎上有沟,下有暗红斑点,开白色小花,整棵散发臭味,其有毒成分是毒芹素,全株均有毒,其中根茎最毒。
上图为曼陀罗
曼陀罗别名大喇叭花,全株均有毒,种子毒性最大。食用和外敷曼陀罗叶均能引起全身性中毒,一般在食用30分钟后出现症状,多为急性突然发病。
上图为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全株含有毒素,特别是根茎部位容易被误认为是可食用的芋头,从而引起中毒。误食会引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皮肤接触会引致瘙痒、麻木及发疹。
食用野菜中毒怎么办?
食用野菜后出现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立即停止食用。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及时进行催吐。携带剩余野菜及呕吐物,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珍惜生命,谨防中毒!食品安全关系到您及您家人的身体健康,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菌和马桑果,不随意采食野菜,为您及您家人的饮食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