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甘洛县田坝镇麻窝村特色苹果产业园里,高山苹果压弯枝头,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动人的乡村丰收画卷。
今年,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引进技术,进一步优化生态产业结构,打造特色苹果产业园。如今,火红的苹果已成为甘洛县田坝镇麻窝村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映红了乡村振兴路。
10月24日,记者走进甘洛县田坝镇麻窝村特色苹果产业园,只见阳光斑驳地洒在一望无际的果园里,棵棵果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红彤彤的苹果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翠绿的枝叶间。微风拂来,果子散发出的香甜气息,令人垂涎。绵竹种植大户许安林与当地果农忙着摘果、选果、装箱、装车,处处一片繁忙景象。
麻窝村位于甘洛县田坝镇西部,位置偏僻,发展比较滞后。2014年,该村村民在当地种植了200余亩苹果,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不善,果品不佳,苹果销售情况不太理想。自去年开始,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联系了绵竹本地的果农参与种植,对苹果产业园果品进行改良改种。同时,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实施麻窝村特色苹果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基础设施,降低了果农种植成本,帮助当地村民就近就业。
“今年苹果长势不错,亩产能达到2000斤。我们从8月开始采摘,将持续至11月底,主要销售至甘洛和绵竹周边等地。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达40万元,同比增长400%。”许安林说,当地地理条件优越,海拔在2000米左右,并且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高山苹果种植。去年,他对果树品质进行了改良,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果树产量,还种植出了口感脆、甜度高的高山苹果,备受市场青睐。
苹果种植带来的可观效益让许安林看到了当地的发展前景,今年,他又投入资金,带领当地果农,在特色苹果产业园里修建了鸡舍,完善了基础设施,养起了跑山鸡、跑山猪。同时,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果园管护,联系外地客商等,不断推动苹果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自去年以来,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积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投入资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在普昌镇眉山村建设景观廊道、云上梯田、玛牧文化中心广场、核心广场,成片集中打造“民族美学第一村”。在海棠镇建设“海棠驿站”文旅项目,实现带动村集体经济及当地群众增收20余万元。在田坝镇等地发展的桑旅融合、特色苹果、金荞麦和秸秆综合利用等产业,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次,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40万元,并通过村集体投资参与分红,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为当地群众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