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绵竹要闻 / 正文

车站变迁 见证时代发展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18-12-2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今日绵竹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平均日发送旅客5000人次以上,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0000人,日均发班200多班次。位于我市南广场附近的绵竹市汽车客运中心站,在新时代发挥着汽车客运中心的重要作用。

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规范设置的“三品”检查处;站前广场班线客车、市内公交车、三轮车和出租汽车分别划定停车区域,使站前停车整齐有序。这是由江苏对口援建,技术标准一级的车站。市汽车客运中心站站长刘帮贵介绍,“40年来,汽车客运中心站经历了数次变迁,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以路代站 无法适应发展需求

1984年4月1日,绵竹县汽车客运联合公司正式成立,办公机构设在县交通局内。县汽车客运联合公司下设的客运站点有大西门汽车站,位于大西门五路口西大桥侧、西顺城路南端,占地500平方米,仅有一简易平房作候车室、售票室和调度室,建筑面积145平方米,停、发车均利用公路边空地,属以路代站。为方便群众就近乘车,又先后在南大桥、东门外安什路口右侧、汉旺场口设置了3个售票发车点。

随着各运输企业客车的不断增加,客运线路、班次日渐增多,大西门汽车站达到日发长、短途客运班车100余班,旅客平均日流量3000余人,长期以路代站不仅严重制约了公路客运事业的发展,而且所处地段过往车辆频繁,交通不畅,人车混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解决绵竹县公路客运有车站而无站房和场地,长期以路为站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大西门汽车站,新站站址位于南西公路西段口,即现在的春溢街93号。

随着公路客运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汽车客运联合公司那种松散联合式运行已适应不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全县的客运管理,实行政企分开,县人民政府从1990年7月1日起撤销县汽车客运联合公司,正式组建绵竹县汽车客运中心站。1992年,县汽车客运中心站从固定资产到单位人员彻底与原客运联合体各运输企业脱钩,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法人单位,并成为国家办站,对社会全方位开放的公路汽车客运站。县汽车客运中心站的建成结束了绵竹多年来以路代站的历史,使公路客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改革获新生 成为绵竹的主要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站的设备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所属的西门汽车站和南门汽车站同时开通微机售票,从而结束了沿用多年的手工售票的原始方式,这标志着车站发展迈上新台阶。计算机售票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但减轻了售票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缩短了旅客购票的时间。同时,变以前一人多张的手工组合式车票为一人一张的定额车票,且到达站地名和票价一目了然。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绵竹客运中心站所属西门车站被震毁拆除,南门车站因地震严重损坏,不能使用,在新的汽车客运站建成以前,一直坚守在板房中营业。绵竹汽车客运站被列入江苏省第三批对口援建项目,得以获得新生。新建的汽车客运站由江苏苏州市援修,总面积41958㎡,总投资4444万元,技术标准一级车站,2010年4月28日竣工,新车站投入营运,实现年发往班次93816个,年旅客量153.3万人次,社会经济效益2095万元。

如今的汽车客运中心外观别具一格,豪华气派,功能设施齐全。候车厅和售票厅分设,售票厅内设有《线路班次一览表》、《客运里程票价表》、《客运线路示意图》;候车厅内设有安全检查室、检票口、“三品”检查处、候车座椅,并设有发车站台、站内停车场等。

“车站面积由小到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成为绵竹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绵竹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车站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刘帮贵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家车成几何倍数增加,网约车应运而生,车站客流量直线下降,一定程度影响到了经营,但是,普通百姓仍然需要安全、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确保民生,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全方位指导车站工作,制定措施,争取政策支持,车站上下团结一致,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狠抓安全,提升服务,力争为全市人民提供一个良好乘车环境。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