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绵竹市启动“银发书记”选聘工作,通过自主申报、组织推荐、综合比选等程序,筛选出政治素质高、身体硬朗、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组建起“银发书记”人才库。日前,5名退休干部已正式接过聘书,重返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以“银发力量”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近段时间,什地镇粮油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400余亩红高粱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缓解周边交通拥堵,什地镇二圣宫社区“银发书记”韦连海和社区干部一起开展志愿服务、交通疏导等工作,为游客提供停车指引、景点介绍、文明劝导等服务,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旅游环境。
韦连海退休前是什地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多年来,他和该镇的“五老”同志紧紧围绕镇域实际,将基层治理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关爱留守儿童、组织“老党员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参与爱心义诊及青少年夏令营等志愿服务,积极为什地镇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老年人老有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
“和群众打交道是一门艺术,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群众的思维来帮他们解决问题。”9月15日,在孝德镇兴隆社区会议室,“银发书记”李怀云正在为社区干部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就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谈看法、说见解、出点子,充分发挥“银发智慧”,贡献“银发价值”。
退休后的李怀云本该在家安享晚年,却毅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选择走出家门、扎根社区,以“不服老”的劲头、“接地气”的作风,将退休生活化作服务群众的“新战场”。群众遇到困难时,他耐心倾听,寻求解决办法;开展社区工作时,他积极参与,尽其所能;在发挥“传帮带作用”时,他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李怀云说,感谢组织的信任,让他又有了可以发光发热的地方,他将把自己沉淀多年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和群众威望,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实效,在为民服务、化解纠纷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社区资源有限、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绵竹市“银发书记”制度设计了科学的运行机制,以“市级部门+‘银发书记’+镇街+社区”四方联动为依托,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如今,因为“银发书记”的加入,紫岩街道玉马社区、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汉旺镇香山社区、孝德镇兴隆社区、什地镇二圣宫社区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老少共融、党群同心的氛围日益浓厚。
绵竹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石博华表示,将充分发挥“银发书记”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聚焦结对帮带、资源链接、主动治理等重点,推动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下沉社区、服务社区,为绵竹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