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春晞苑小区的“邻里互助”妇女微家服务站,微家家长周晓燕通过耐心调解,妥善解决了一起邻里矛盾。如今,从矛盾调解到证件代办,从政策咨询到生活帮扶,这个由12名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妇女微家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柔性力量,不仅织密了邻里关系网,更激活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春日午后,阳光洒满春晞苑小区。妇女微家成员彭明英正在来回巡查,并不时与居民轻声交谈,及时收集他们近期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春晞苑小区为原来的春晞路200号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属“三无”院落。2023年,该小区虽然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但仍面临适老化设施不足、公共空间利用率低等短板,还需进一步进行提档升级。“作为妇女微家成员,我们必须靠前服务、主动出击,切实将基层治理力量下沉到每个角落,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才能更快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彭明英说。
去年8月,在绵竹市妇联的指导下,仿古街社区在春晞苑小区内建立了全市首个小区妇女微家,依托“妇女+网格员+志愿者”联动模式,以“邻里守望、互助共治”为核心,在小区里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困难帮扶、文化共建等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构建和谐幸福家园。
“张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近期早晚温差大,你要注意保暖哦。”4月15日下午,妇女微家成员孔凡容来到90岁独居老人张术兰的家中看望。说话间,她将代买的鸡蛋、牛奶等生活用品放到房间一角,然后开始忙碌起来。整理衣物、擦拭家具、收拾厨房、清理垃圾……里里外外打扫和整理了一遍后,孔凡容又陪着老人唠家常,认真倾听老人的需求和心声。
孔凡容今年虽然已有72岁,但是精神矍铄。自小区妇女微家成立后,她便主动加入进来,并积极带领微家成员与小区内的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切实将志愿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妇女微家’的成员们经常来看我,对我嘘寒问暖,帮我做家务都是常事。她们待我就如亲人一般,令我特别感动。”对于微家成员的关心帮助,张术兰感念在心。
春晞苑小区共有住户71户,居住人口15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8人,占比31.37%;70岁以上老人37人,占比24.18%。高龄老人居家照护需求集中、基层服务资源有限等矛盾成为了社区基础治理的核心痛点。今年,仿古街社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妇女微家为依托,通过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高龄老人,构建“以老助老”的互助养老新模式,将传统“输血式”养老转化为“内生循环式”互助,破解居家养老难题,为老龄化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样本。“我们将继续用好妇女微家平台,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构筑覆盖面更广的互助模式,有效延伸工作触角,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仿古街社区党委书记何琳说。
妇女微家是妇女阵地的神经末梢。近年来,绵竹市妇联秉承“有事找微家、活动在微家、心聚在微家”理念,已在全市建立36个妇女微家,构建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新格局,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温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