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应邀来绵竹市参加植物“绵竹”品种认定及培育保护调研座谈会的德阳市林业局专家喻晓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德阳从事40余年林业工作的他,眼中的植物“绵竹”是什么样子的?对绵竹弘扬“绵竹”文化及城市品牌文化有哪些建议?他与“绵竹”又有哪些故事?
喻晓钢说,他初识“绵竹”是1983年11月中旬出差绵竹,在绵竹县林业局许发墉老师陪同下参观绵竹县人民公园,许发墉指着一笼竹子对他说,这是绵竹特有的一种竹子,叫“绵竹”,与绵竹渊源颇深,但已经比较稀少,仅绵竹县人民公园里有这一笼竹子了。绵竹之所以叫绵竹,与植物“绵竹”关系很大。从此,“绵竹”就纳入了他的视野,40多年来一直铭记于心。
喻晓钢(左二)讲述与“绵竹”的42年渊源
1985年,喻晓钢与绵竹县林业局钟祥儒老师到南京林学院参加国家林业部举办的“全国首届竹类讲习班”学习,课间曾就“绵竹”的分类问题向全国著名的竹类分类专家周芳纯教授请教。钟祥儒老师在绵竹工作多年,他把“绵竹”的生物学特性向周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也没得出结果。尽管如此,喻晓钢 对“绵竹”仍然时刻惦记在心。“绵竹”是一种竹?还是一个竹种?它有什么特征?与绵竹县名有什么关系?绵竹是先有竹名还是先有县名?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各界专家学者争议。特别是到底是先有“竹名”,还是先有“县名”?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竹类植物对绵竹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竹”的名称来源于其古字,它的古字形像下垂的竹叶,后演变成如今的汉字——竹。四川省是竹类植物资源大省,德阳市有竹类植物22属138种,原产德阳本土的竹类植物22属34种。
绵竹的“绵竹”,在历史古籍记载被“扬雄书颂 杜甫入诗”。“绵竹”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好的园林造林植物,除了绵竹公园栽培外,历史上,成都杜甫草堂和望江楼公园引种“绵竹”栽培也是一个实证。德阳市有22属104种竹类植物均为引进栽培,大多为园林植物。
绵竹的“绵竹”,目前由于数量较少,分布不多,已受到绵竹市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喻晓钢说,去年绵竹市科协开展的专题调研弄清楚了“绵竹”与绵竹关系的来龙去脉,初步确定了“绵竹”的种名来源,搞清楚了“绵竹”与绵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值得肯定。
喻晓钢(右二)深入绵竹沿山考察杨林人工繁育的绵竹
喻晓钢说,“绵竹”是否确实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簕竹属的“料慈竹”,建议再请专家进行鉴定。如果经过专家、权威部门或现代科技基因测序技术等鉴定,认定“绵竹”是一个新的“竹种”,那“绵竹”在竹类植物分类学上就有较为特殊的意义,还能为德阳生物多样性增添一个新的“竹种”。
同时,结合四川省竹产业行动方案,制定相应的竹产业发展规划。绵竹是以“竹”命名的地方,而且竹种类资源丰富,初具规模的竹产业有近3万亩,绵竹市委、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将竹产业发展纳入议事日程,把竹产业发展作为绵竹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绵竹”是绵竹的特有竹种,适生性很强。根据适地适竹的原则,大力发展“绵竹”产业大有可为。
喻晓钢建议,深化对“绵竹”的宣传报道。大力发掘“绵竹”文化,推进竹文旅发展。“四川是文旅大省,有充足的资源和人气,有能力建设‘竹文旅大省’。”2018年12月,四川省委、政府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赋予了四川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大的动力。“绵竹”作为造纸原料,历史上为绵竹年画提供了纸张,对绵竹年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继续挖掘其文化渊源,推进绵竹木版年画和竹文旅产业发展。同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站所涉区域为重点,着力打造以大熊猫食用竹景观为特色的原生态竹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以川西竹林盘、有机竹笋、竹艺制品为特色的高端产业带,促进绵竹市生态文化建设和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