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绵竹 / 魅力绵竹 / 人文绵竹 / 绵竹年画 / 正文

【文旅名城】绵竹:年画年俗“破圈”四季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索  引  号:${InfoData.gk_index} 文  号:${InfoData.doc_no} 发布时间:2025-08-2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InfoData.topic_key}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川西民居的青瓦白墙间,跃动着朱红的门神、墨彩的童子。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游人如织,巷陌间近千幅年画绵延铺展,构成一道流动的民俗画廊。在绵竹年画展示馆非遗技艺体验区,成都游客张碣亭正凝神屏息,在专业画师的指导下仔细勾勒年画线条。“真没想到,村子能美得这么有底蕴,处处是惊喜,过完春节还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他惊喜地说。

这幅“天天像过年”的图景,正是绵竹市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年画村通过“场景再造、科技赋能、产业联动”三管齐下,将传统春节的“瞬时狂欢”转化为全年可触的“文化慢餐”,让千年古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绵竹年画展示馆,色彩明艳、线条遒劲的年画精品琳琅满目。这里不仅是静态的陈列空间,更是活态传承的基地。依托深厚的文化根基,年画村精心打造了集技艺传承、保护、推广、体验于一体的“画境绵竹·年画里”乡村旅游综合体,构建起非遗保护与利用的新范式。

如何让古老年画走进现代生活?年画村在产品创新上做足了文章,开发出年画刺绣、年画服饰、竹编年画等20多个系列、1000余种文创产品,在保留传统神韵的同时大胆融入现代设计语言。这些既传统又时尚的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足迹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闪亮名片。

随着研学旅行的火热“出圈”,年画村也在敏锐地进行市场布局。自2015年起,紧扣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在参观基础上,增设了年画上色、拓印体验及年画服饰、布包、宫扇、挂画等文创制作课程。同时,巧妙融入国学、剪纸、扎染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沉浸式研学课堂。2024年,年画村接待研学学子超7万人次。“我们深挖年画起源故事,打造更丰富的沉浸式课程,进一步释放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绵竹年画展示馆负责人陈龙视表示,通过“研学+旅游+教育”深度融合,以非遗之“活”带动旅游之“旺”,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年画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引入更多新业态。多元的消费场景与可感、可触、可体验的非遗魅力,让绵竹年画这一民俗文化瑰宝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年画村也成为绵竹市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在年画村成功经验的辐射下,邻近的“年俗村”于2020年应运而生,致力于将年画、年俗、年趣融为一体,以特有的年俗文化底蕴“融景”“兴业”“聚人”,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灵魂。从建筑外观的喜庆红,到墙绘上的精美年画,再到寓意吉祥的柿子树、迎春花点缀其间,一景一物都在唤醒人们对“年”的记忆与乡愁。

村里的“年俗书局”更成为文化融合的新地标。这座700多平方米的文化综合体,集年俗展陈、乡村书咖、会议交流、团建艺术与主题研学于一体。据绵竹市金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菲菲介绍,他们精心策划了四季主题文化活动:春有“年俗故事分享会”,邀民俗专家溯源年味;夏设“年俗手作课堂”,教授香包、剪纸技艺;秋办“年俗文化讲座”,探讨历史流变;冬推“迎新年俗体验周”,写春联、包饺子、扎灯笼。更有创意十足的“年画咖啡”,让游客在醇香中品味文化,实现年俗与日常生活的无缝连接。

近年来,针对季节性文旅项目易“昙花一现”的痛点,绵竹市探索出“传统元素现代化、节庆活动常态化、消费场景生活化”的破局之道。通过“三重改造”,将深植于民族记忆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生产力。这不仅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更使其成为驱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强大引擎。

快节奏的时代,绵竹以匠心守护文脉,以创新点燃活力。如今,行走在年画村与年俗村,游客们不仅是在欣赏一幅幅画作,参与一项项活动,更是在四季轮回中,触摸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劲跳动的脉搏,见证其在创造性传承中绽放的永恒魅力。一幅以文化赋能乡村、点亮美好生活的新画卷正在绵竹徐徐展开。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