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绵竹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一季度绵竹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1%,持平德阳市增速平均水平(12.1%),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了0.2个百分点,在去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韧性凸显。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3.7%,增速较去年降低了1.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了20.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6%,降速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7.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9.6%。
分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5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0.5%,主导地位稳固;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增长12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7%;其他投资同比增长18.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6%。
二、固投运行亮点呈现
(一)工业投资动力源源不断
我市继续聚焦工业产业,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三个千亿产业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同比投资增长59.4%)、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投资增长101.1%)等重点领域投资带动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达16.3%,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0.5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8.5%,对工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
(二)民生领域投资大幅增长
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速达122.5%,川师绵竹附小美育楼、紫岩小学美育楼等项目加速落地。其中教育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5.4%,较去年(0)提升显著;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投资增长75.4%。各项民生及公共服务补短板成效显现。
(三)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民间投资实现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德阳市平均4.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4.2%,对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约为 6.4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显示了民间资本对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
三、固投运行存在的短板
(一)项目投资后劲不足
在新开工项目同去年持平的情况下,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0.4%,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更是同比下降41.2%。凸显了项目储备不足、建设进度较慢等问题。
(二)房地产开发持续低迷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7.2%,连续两年呈现大幅度下跌迹象,降速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个百分点;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6.7%,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9.2%,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00%。市场供需两端均收缩,房地产相关投资意愿不足。
(三)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乏力
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去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除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少数领域以外,多数服务业领域投资呈现疲软迹象。
四、稳投资促发展建议
(一)强化项目监测,建立动态预警机制
联合发改局、经科局等业务部门建立项目储备库,对于已经立项的项目特别是投资额超过亿元的项目进行全流程跟踪,确保项目及时入库、应统尽统;定期比对已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与实际完成量的偏差,对进度较慢的项目形成预警清单。
(二)挖掘市场潜力,盘活房地产投资
分析存量商品房,调研市场需求,加大各项购房补贴的力度,活跃房地产交易市场,加快商品房去库存速度。帮助企业尽快回笼资金,促使企业重拾对房地产投资的信心,形成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三)发挥文旅优势,强化第三产业投资
重点跟踪麓棠镇、广济镇、清平镇等文旅项目投资转化率,同时利用毗邻成都区位优势,协同交通、文旅等部门分析成都客源消费数据、爱好,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家乐、民宿升级、特色体验等领域,加强政策优惠,提升服务业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