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绵竹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上半年绵竹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5%,高于德阳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德阳市第一,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5.1%,增速较去年同期(267.4%)大幅回落242.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3%,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了50.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了1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0.1%。
分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
4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3%;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9.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主导地位;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增长10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9.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1%;其他投资同比增长2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0%。
二、固投运行亮点呈现
(一)工业投资支撑强劲,技改驱动显著
在我市“加快建设三个千亿产业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下,工业投资持续强劲。在非金属矿制品业(同比投资增长
59.8%)、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投资增长48.7%)等重点领域投资带动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达18.4%,持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7%,增速居于全德阳市前列,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7%。上半年以来工业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84.8%,拉动率为11.5%。
(二)民生领域投资大幅增长
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速达
103.8%,川师绵竹附小美育楼、紫岩小学美育楼等项目进度迅速。其中教育投资同比增速高达461.4%,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144.1%。各项民生及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有效增强了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11.8%,增速领先德阳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居于全德阳市第一,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5.6%,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 三、固投运行存在的短板 (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乏力 上半年我市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 (二)房地产开发持续低迷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三)重大项目存量未达预期 上半年,全市在库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四、稳投资促发展建议 (一) 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对在库制造业投资项目进行梳理,重点甄别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分类准确性,确保应统尽统、分类精准,真实反映高技术领域投资动态。同时建议研究并制定高技术制造业专项扶持政策,通过多元化政策组合有效提振企业投资意愿,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加速落地,扭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滑态势。 (二)持续挖掘市场潜力,盘活房地产投资 建议在全市开展存量商品房精准调研,并据此制定落实购房支持政策(如提高补贴额度、拓宽覆盖范围、优化补贴方式),着力提振市场活跃度,加速商品房库存去化。同时,优化对房地产企业的服务与支持,助力企业加速回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稳定市场预期,逐步修复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信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强化项目监测,建立动态预警机制 建议建立全市重大项目跟踪管理库,重点对已立项亿元以上项目实施全流程跟踪,确保项目信息及时纳统并有序推进。定期监测、分析已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与实际完成投资额;对投资进度明显滞后于计划的项目,及时生成预警清单,并建立分级协调督办机制,保障项目全过程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