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情况:
2024年,绵竹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优良天数315天,优良率为87.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同比增加8天;4个党政同责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二)重点举措及工作亮点:
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管控。常态化开展油货车尾气抽测、建筑工地督导和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完成“四个一批”治理任务清单制定,共145家企业纳入整治,其中关闭类1家、治理类17家、加强管理类127家,现已关闭1家、治理9家。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109家,完成涉气企业全覆盖(260家)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成功申报4家重污染天气绩效B级企业、1家引领性企业。
二是强化系统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按照流域水体“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要求,以总磷、氨氮污染整治为重点,围绕流域水污染防治、结构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三磷企业”、黑臭水体整治、工业园区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开展专项排查,分析问题,找准病因;聘请环保管家、专家对企业开展现场指导,梳理厂区雨水沟、雨污分流等问题,指导相关企业编制“一厂一策”方案;完成马尾河、射水河、龙蟒河等7条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及“一口一策”方案制定工作,并加快推进整治。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打好净土保卫战。配合开展德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工作,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更新。持续做好危废规范化管理监管,严控环境风险。
四是建设美丽山川,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推动什地镇五方村文旅名村创建,新市花园村、石虎村水美新村创建,有序推进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年度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PM2.5控制为主线,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全力减少污染天。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增效,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推动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水土共治,严控土壤污染源头,加快推进长江黄河上游风险管控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