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节假日期间,一起消费纠纷在绵竹市发生,但由于市场监管部门的迅速介入,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6 月 1 日,消费者邬女士通过团购平台下单,前往绵竹市某足浴店消费。然而,在服务过程中,该店工作人员向其推荐使用某外用修复产品时,未事先明确告知价格。直到服务结束前往前台结账,邬女士才发现该产品售价高达298 元,远超自己的心理预期,但因行程紧迫,她无奈先行付款。事后,邬女士认为该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且商家推荐使用时未尽到价格告知义务,邬女士便向德阳市 “12345 便民服务平台” 反映了这一问题。
绵竹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与邬女士取得联系,深入了解事件经过,并迅速派遣执法人员前往涉事足浴店开展现场检查。经核查,该店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店内商品及服务均已按规定进行明码标价。但经进一步调查确认,这起消费纠纷的根源在于足浴店工作人员与消费者之间沟通不畅,未能就服务内容及对应价格向消费者进行充分说明。
为妥善解决纠纷,执法人员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该店负责人最终同意为邬女士办理退货退款,并当场通过支付宝将298元款项退还。邬女士对处理结果表示十分满意,此次消费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此外,执法人员还对该足浴店开展了行政指导工作。他们强调,虽然店内商品和服务已落实明码标价制度,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仅依靠价目表公示远远不够。工作人员应主动、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服务内容及价格详情,确保消费者在充分知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消费选择,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源头上避免类似消费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