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位于绵竹城区剑南老街,始建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由邑人刘宇扬捐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东西厢房、木刻长廊、启圣殿等,山门和启圣殿为清代建筑,大殿为明代天启年间修建,大殿内有关帝圣君的大型塑像一尊,高近4米。庙内另有铁鼎一座,鼎铭:“汉鼎虽移,以此留镇,烟火绵延,如嘘炎尽”。该庙占地面积3400余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穿斗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四柱三间15米,前后斗拱共16垛,进深14.5米,该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985年6月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为了加强对该建筑的保护,经绵竹市人民政府批准迁建至剑南老街。该殿是绵竹现存三处中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12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