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标准化公开目录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 / 领域分类 / 公共文化服务 / 公共服务 / 文博单位名录 / 正文

诸葛双忠祠简介

索  引  号:510683-2024-004990 文  号: 发布时间:2024-04-1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文旅局 关  键  词: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诸葛双忠祠是祭祀和传承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为抵御外敌,保卫蜀汉政权,英勇战死绵竹关所彰显忠孝精神的地方。据《绵竹县志》记载,整个双忠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当时的知县安洪德因墓而建,占地20余亩,后经逐年修葺扩充,初具规模。在山门的左右两侧的忠、孝二字临摹的是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手笔,因此也被称之为“忠孝门”。正中的“诸葛双忠祠”五字横匾是由原中联部部长、中顾委常委李一氓先生所提,大门楹联“一门三世英风挺,万古双忠大节标”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书题。

诸葛双忠祠是在199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5.12”地震中受到一定规模的损毁,灾后重建就由江苏省江阴市对口援建,总投资1200万。

三尊石雕是蜀汉三叛——傅仕仁、郝普和糜芳,三尊叛将石雕出土于19858月绵竹城关南外关帝庙。第一尊叛将傅仕仁乃关羽部下的武将,镇守公安,因不满关羽的责罚,在东吴吕蒙袭取荆州后,开城投降,投降之后便与吕蒙北上南郡,劝降南郡守将糜芳,此时,关羽派催粮草,傅仕仁剑斩来使,逼迫糜芳同投东吴,以致关羽粮草被断,前后受敌,又无救援,从而败走麦城,兵败人亡;郝普乃零陵太守,东吴大将吕蒙在攻取长沙、桂阳二郡后,兵围零陵城时,利用郝普的好友邓玄之前去诱降,故而开城投降、不战而败。之所以把三座石像放置于此,就是要与诸葛瞻父子的忠孝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诸葛一门为国尽忠、坚贞不屈的精神。

拜殿修建于清道光,高二丈四尺,广二丈六尺,歇山式屋顶,是双忠祠里现存的两座古建筑之一,它是我们缅怀先贤、祭拜忠魂的地方。在拜殿内有一高挂悬匾,上面的“汉室忠烈”四字乃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而正中的“魂断绵竹关”则是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亲笔所题,殿中画像的人物便是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二人,只见诸葛瞻合手正襟危坐于前、庄重威严,威仪赫赫诸葛尚侍立于后,手拿长剑,英姿飒爽。而当诸葛瞻父子二人战死绵竹关时,诸葛瞻中年37岁,诸葛尚年仅19岁。

这幅木刻字是54岁的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生命绝唱——《诫子书》,《诫子书》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当中最富含哲理的一句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儿子寄予的厚望,也反映了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共同心态。

诸葛瞻父子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有墓而建祠,石碑立于墓前(4.6米),上书:“后汉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瞻子尚之墓”,墓旁两侧各有一株接近三百年的铁甲古松,宛如两个披甲执剑的武士护卫着忠魂,巍然耸峙,绿树掩映。

大殿的遗址,大殿本是祭祀供奉诸葛瞻父子,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损毁,仅留下一些石柱础。

启圣殿,是供奉诸葛瞻的父亲诸葛亮和母亲黄月英的地方,因大殿未修复,故将诸葛瞻父子共请在启圣殿与父母一起享供香火和后人敬拜。它是双忠祠的第二座古建筑,建于咸丰二年3,这个我们可以从殿内正梁上看到,正中供奉的是诸葛亮和夫人黄月英,黄夫人乃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黄夫人不仅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也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并且在千百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她与诸葛亮的美丽传说。左右两边便是诸葛瞻和诸葛尚。

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关自三国传承至今,诸葛后人为祭祀 在此建墓,后因墓建祠。诸葛双忠祠负载着一种崇尚忠贞正义的民族精神,而诸葛瞻父子的“父死忠、子死孝”的忠孝精神为后人景仰,更让我们绵竹人引以为傲。

民俗院是按明清风貌修建的川西风格的四合院,在院门的左侧有石敢当的石碑,石敢当有很多的传说,但从古代民间的习俗上来看体现的是“平安”二字,具有辟邪之意,因此,在当时的民宅家家户户都有“石敢当”的石碑立于门外,从而保佑家宅的安宁。民俗院里面展示的是清代、民国时期的家具和陈设物品,重现了当时绵竹人民生活的场景。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