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
近日,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应急局五个部门对我市2024年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工作建议,形成了《绵竹市2024年6月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报告》。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提早谋划、认真部署,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绵竹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6月6日
绵竹市2024年6月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报告
综合研判认为,2024年6月份我市发生洪涝灾害风险中等,地质灾害风险偏高,农作物病虫害风险中等偏高,森林火灾风险较低。
一、趋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预计6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偏高,降雨量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偏少,月平均气温24.5℃左右,降雨量80~100毫米。月内主要降水天气过程:16~18日中雨;22日前后中雨;26~28日大雨,局部暴雨。
(二)水旱灾害。预计6月我市境内主要河流及中小河流可能发生一定洪水过程,对应降雨时段,主要洪水过程出现在 6 月中下旬的概率较大,其中主要河流绵远河、石亭江预计水位最大变幅在 1.0m~2.0m,石亭江最大流量60~150m³/秒,绵远河最大流量70~140 m³/秒,出现时间为中下旬,出现超警洪水的可能性较小;中小河流最大水位变幅预计在 1.0m~2.0m,发生超警洪水的可能性较小,发生旱情可能性较小。
端午节期间(6 月 8 日~10 日)我市境内各主要河流水势总体稳定,水位变幅在 1.0m 以下,不超警;部分中小河流受短时降雨影响,可能发生 1.0m 左右的水位波动,发生超警洪水的可能性较小。
(三)地质灾害。6月降雨强度增大,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风险偏高。
(四)森林火灾。综合气象、物候、林情(地形、地貌、植被、林下可燃物等)及林区人为活动等因素,预计6月我市林区森林火险等级较低,火险等级1~2级,应密切关注天气和森林火险变化趋势,常态化抓好非防火期各项工作。
(五)农作物病虫害。由于病虫基数大,品种抗性不高,气候适宜等因素影响,预计6月全市大春主要农作物水稻病虫害为中等偏重发生(4)级,以水稻二代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为主。
二、防范措施及工作建议
(一)气象灾害方面。一是要抓住有利天气,做好小春作物的收晒收尾工作,加强大春作物田间管理,促进幼苗积极生长;二是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三是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临灾预警工作,加强对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山地灾害的监测和预防。
(二)水旱灾害方面。一是各涉河在建项目要随时掌握天气情况,在河道上游要设置安全哨,遇重要天气要及时预警,确保主汛期前全部撤离河道;二是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风险隐患管控,要盯紧跨沟桥涵等建筑物、沟口沟边人口聚集地、在建工地营地、涉水野游景点(河道垂钓)、易涝低洼地带和山洪危险区等重点部位,开展常态化、拉网式、全覆盖隐患排查整治,有重要天气情况要及时发布扩散预警信息,严格落实好“三查”工作;三是各镇(街道)在汛期要严格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及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四是各镇(街道)要科学做好蓄保水工作,严格落实好“轮灌制度”确保春灌用水有序开展。
(三)地质灾害方面。一是常态开展巡排查,聚焦群众聚居点、道路沿线、矿山企业及山区在建工程的驻地和工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靠山临崖、沟口等易发灾地段,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二是动态发布预警信息,气象、应急、自然资源、水利根据降雨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及时准确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属地镇、行业部门要将预警信息传达至防灾负责人、受威胁群众;三是坚决做到“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做到“早转、快转、尽转、多转”,并做好撤离人员的管控工作,多层级、多方式复核避让转移情况,形成工作闭环;四是督促在建工地落实防灾措施,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履行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五是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人员要熟知信息报送要求和属地、行业防灾基本情况,做好信息上传下达;六是加强督导检查,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检查各防灾责任单位地质灾害机制是否健全、是否正常运行,防灾责任和措施是否覆盖到一线,对发现的问题,运用“两书一函”的方式,督促整改,直至整改到位形成闭环。
(四)森林火灾方面。一是常态化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及“回头看”,督促对责任区域内林区输配电线路的隐患排查整治;二是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多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三是密切关注天气和森林火险变化趋势,在持续阶段性高温天气等重点时段,因险设防,加强巡护监测,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五)农作物病虫害方面。一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为种植户提供精准防控信息;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三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农药减量化工作开展;四是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五是实施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提高种植户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意识和水平,防止出现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