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统计局发布《绵竹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翔实的数字和图表,全景展现了去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统计公报里的一项项数字,也向我们展示出了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可喜变化。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
2014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3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01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
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消费的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6.8亿元,较2013年增加7.8亿元,增长13.4%。手机宽带用户迅速增加,2013年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共291092户,每百人拥有电话76.15部,宽带上网用户6.8万户;到2014年,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5.6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13部,宽带上网用户7.15万户。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依然是我市消费品市场的主体,带动全市消费增长。2014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2.35亿元,同比增长15%,快于乡村市场7.3个百分点。
旅游业发展迅速
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增长29.73%。接待国内外游客263.79万人次,增长36.9%。全市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6个,星级饭店1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47间,床位数244张。两个国家级4A景区九龙山——麓棠山旅游景区和中国绵竹年画村景区顺利通过两年一次的复核验收。
居民储蓄存款达143.5亿元
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27.6亿元,比年初增长6.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3.5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8%以上
2014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从上年的85%上升至98%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道路交通噪声从上年的65.8分贝下降至64.9分贝。全市区域环境噪声从54.4分贝下降至53.7分贝,均达标。
同时通过实施“三大减排”,加快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2014年我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削减396吨、21吨、182吨和20吨,国、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监测均100%达标排放,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
2013年我市不断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当年全市常住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参合率达98.98%。
到2014年,全市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常住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合率从上年的98.98%提高至99.48%,全年共补偿218.87万人次,全市实际住院补偿比为65.13%,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为75.13%;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