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GKmzs-2020-001761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9-03-13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
关  键  词:
浏览次数:403
相关附件: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2月22日在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绵竹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李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和绵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112366”总体思路,坚定不移落实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决策部署,驰而不息推动全市发展理念大更新、发展方式大转变、发展环境大提升,顺利完成市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砥砺前行、接力奋战,再掀攻坚会战强大攻势,城市脉络、城市框架渐次拉开。月季园核心区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城北综合市场完成建设,绵竹市图书馆顺利开工。月季大道、迎宾大道建成通车,S216土门广济段完成路基施工、月季园南门段全面竣工,S107石亭江一号桥、富新绵远河大桥、什地绵远河大桥实现工程进度50%以上;成兰铁路绵竹段完成架梁工程,绵茂公路、德阿快速通道进展有序,成都“三绕”绵竹段投资、进度位居德阳“双第一”,“内畅外通”、融入成德的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共同演绎城市别样精彩,绵竹形象、绵竹魅力全面展现。高水平举办第八届中国月季展,吸引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全国50余个城市和单位嘉宾参加展会;圆满承办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现场展示活动、第六届四川温泉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绵竹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势得到多方位展示,“酒香画境·美丽绵竹”的知名度、美誉度空前提升,再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成功蝉联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大胆探索,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发展环境、发展平台持续优化。成功举办转型发展区乡村振兴学术峰会,共同发布《乡村振兴绵竹共识》;创建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获评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绵竹经济开发区成功转型为省级高新区,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获批省级开发区,九绵生态旅游产业园正式开园。我市是德阳市唯一获评“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县级城市,全省仅20个同类城市获此殊荣。

这一年,我们紧盯目标,狠抓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争项目、扩投资,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强劲

经济发展有为有位。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复杂形势,我们顶住压力、主动作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1.8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9.2亿元,同口径增长12.8%,投资总额居德阳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东投)同比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3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居德阳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17.4%,总量位列德阳第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04元、18396元,分别增长8.2%、9.1%。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实现94.3亿元,增长2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达76.5%。

招商引资有声有色。创新招商机制,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引入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卡宾滑雪集团天府(德阳)冰雪小镇、润格生物产学研一体化生物制剂项目投资规模均超过20亿元。做优招商平台,深化苏绵合作,设立绵竹驻苏州联络处,推动两地多领域合作,在省内外举办投资推介会3次,参加省市投资推介会9次,第十七届西博会签约合作项目10个,投资总额达115.1亿元,全年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04.9亿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75.0亿元。

项目推进有序有力。项目争取力度加大,精准对接国家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德阳“七大行动”等重点支持方向,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纳入国家支持范围。项目资金保障有力,金申公司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成功发行,扶贫过桥项目贷款获省农发行支持,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资金得到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力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49.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4%,月季产业园、光大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一期)等9个重点项目相继竣工。

二、凝心聚力强企业、聚产业,实体经济动能叠加、焕发生机

工业经济质优势好。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按照“2+5”新型工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白酒产业加速复苏,行业龙头剑南春实现产值137.7亿元;全力打造“绵竹精酿”区域品牌,全国大唐国酒品牌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值170.2亿元,增长8.9%;组建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明康善筑10万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等8个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制造向高端迈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瑞驰拓维纳米超细研磨设备项目投产,鑫坤机械涡扇叶片数字化车间项目即将竣工。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致远锂业4万吨基础锂盐二期等新能源项目竣工投产,思特瑞锂业、优源新能源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亿元,“中国锂都”初具雏形;华光普泰放化疗设备等医药项目加快推进,美大康华康与金源耀业实现重大技术合作,高新区规上企业达6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84.1亿元。

农业农村加速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生产能力、产业融合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创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2亿元;农村产权绵竹交易中心挂牌运营,成交项目35宗、金额1.8亿元;完成20个乡镇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组建;投入1000万元在汉旺镇白果村、玉泉镇龙兴村等10个村开展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建设工作。农业产业实力加快提升,成功申报以绵竹为核心区的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壮大优质粮油、早熟梨、猕猴桃、玫瑰、生猪养殖五大产业基地,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个,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6万吨,生猪出栏49.1万头,小家畜禽出栏610.8万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成功组建紫岩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40座。

第三产业活力彰显。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实施全域旅游一期PPP项目,九龙花乡·花宿项目一期建成运营,成功创建金色清平国家AAAA级景区;绵竹获列全省首批乡村旅游“两师一员”试点单位。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国玫瑰谷正式获批“四川绵竹国家玫瑰公园”,剑南春“天益老号”酿酒工业遗址获评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赏果节、年画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7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3亿元。加速繁荣商贸物流,青年城邦商贸流通集聚区加速形成,时代都汇、都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竣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项目通过验收,省级服务业强县示范县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成立电商联盟,新增及改造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32个。

三、不遗余力出重拳、打硬仗,环境保护持续发力、纵深推进

环境整治卓有成效。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建成新市工业园区及德阿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启动江苏工业园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环保管理机制,实现环保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坚决落实整改任务,全面完成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通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高标准办理交办案件38件,办复率100%;按照“一堆一策”整治方案,按时完成11个磷石膏堆场整治任务;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力度,全年利用磷石膏205.8万吨;深入开展环保“亮剑”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7件。

生态保护成果显著。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流域水质改善,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关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全市4个考核断面水质呈明显趋好态势,地表水水质优良率75%,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打好蓝天保卫战,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79家,改造小型燃煤锅炉24个,推进全域秸秆禁烧、餐饮油烟治理、泔水规范化处置,加强砂石整治,开展扬尘管控,投入运营140辆纯电动公交车,倡导绿色交通。打响净土保卫战,加强耕地保护,有序实施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项目,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完成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矿权清理整顿,封闭井硐243口,生态复绿10.4万平方米。

城乡面貌极大改观。持续做精城市,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实施滨河东路大修工程等城市景观改造项目20个,完成棚户区改造200户,维修沥青路面及人行道1.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完成天一学院小吃集中点、城北综合市场建设。持续扮靓乡村,推进“美丽绵竹·宜居乡村”建设项目2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5个,德阳市级“四好村”25个,完成月季大道、S216等道路沿线农房风貌改造提升,推进农村公路“三个100公里”工程;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行动,新增森林面积1300亩,九龙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

四、坚持不懈抓改革、促开放,社会活力深度激发、加速释放

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关键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出台专项改革方案36个,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医药卫生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项目全程代办”,实现“一站式”服务,网办事项1300余项,网办率达71.7%,“最多跑一次”率达90%以上;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组建农商行,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多点发力,实施安费尔阻燃电缆复合材料等50个技术研发类项目,推动龙蟒钛业钛白废酸低成本回收利用等20个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省级科技计划、技术创新等项目9个,德阳市产学研项目9个,新认定德阳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累计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华胜农业实验室认定为德阳市重点实验室。登记入库高技能人才261人,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全力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绵竹高新区智慧园区一期工程、新市工业园工业干道和截污干管工程全面完工;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环评修编完成,道路及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开工建设,星旺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器被认定为德阳市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入驻企业5家。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经贸交流活动,接待日本东广岛、乌干达政府代表团等外宾171人次。紧密推动区域合作,苏绵合作、德阿合作、九绵合作不断深化,与苏州市吴江区缔结友好城市,绵竹高新区与江苏省汾湖高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江苏南京举办“5·12”特大地震10年发展振兴成就图片展,全方位展示绵竹十年转型跨越的奋进成就。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解压松绑添活力,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79户,全市现有商标4889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件、“四川名牌”17个。减负降税增动力,坚持实施绵竹市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大力协调企业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全年减少民营企业电费1.2亿元、税收3.3亿元。帮困解忧强实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动员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兑现金融互动奖补资金648万元,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约33亿元,为全市6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8.6亿元。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6%,民间投资占比达到89.1%,税收贡献超过80%。

五、多措并举办实事、惠民生,美好生活共建共享、普惠均衡

脱贫攻坚再战再捷。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举全市之力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帮扶再加力,层层压实主体责任,29名市级领导包片,9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3430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70.9万元,实施贫困户居家环境改造、危房改造、“雨露计划”等36个项目,为58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374.8万元;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2000个。2018年全市减贫1161户、2071人,全市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6个“德阳市级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社会扶贫再拓展,150多家民营企业实施公益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等项目60余个。对口帮扶再深化,投入财政资金485万元,整合社会资金1757万元,实施对口帮扶甘洛项目21个,首批援彝干部载誉归来,第二批179名帮扶干部接力奋战,荣获2017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称号。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7%,全年纳入城乡低保2.4万人;发放困难残疾人补贴519.5万元。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和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考核验收;华西—绵竹医联体加快建设,建立专科联盟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实现“一卡互通、双向转诊”,市人民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教育事业稳步提升,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育名师、办名校”工程,中高考成绩优异,各类教育成果丰硕,创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示范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丝路天使》入选省文联“推优工程”文艺精品;绵竹籍运动员首次征战亚运会,南轩中学女子曲棍球队斩获两枚省运会银牌。

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制作年画释法系列读本,建成法律援助站66个,法律援助2986人次。依法规范信访秩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达100%。全面加强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恶势力团伙4个、长期盗采砂石团伙1个;深入实施“天网”“雪亮”工程,完成21个乡镇、13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全省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排位上升67位,社会治安安全感位列德阳第一。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安全生产“三个责任”落实,省级安全社区增至10个;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屏障,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持续优化作风效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增强法治思维,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向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7件,采纳政协民主监督意见89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122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满意率均为100%。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十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深化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完成2018年整改工作任务。持续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审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到风清气正、廉洁高效。

与此同时,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科协、工商联、侨联、残联等工作实效不断增强,双拥、统计、爱卫、档案、气象、人防、关心下一代、“两纲”、地方志、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电力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更好的成绩。

各位代表,只有经年累月的付出,才能积蓄磅礴的力量,才能催生深层次的变革,才能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回首2018年,我们深深感到:

过去的一年,很不容易。我们经受住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脱贫攻坚省级交叉考核等多个重大检验。全市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义无反顾、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洒下了实干的汗水。特别是长期扎根在农村、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与意志。

过去的一年,很不平凡。我们妥善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动能新旧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等多个重大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件件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急事难事正梦想成真,一件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正破题起势,荣获省级以上荣誉61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

过去的一年,很不简单。我们成功举办了多个重大活动,“当好东道主、展示新绵竹”成为社会共识,不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警察、武警官兵,还是出租车司机、网店业主、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每一个人都竭力用自己的平凡努力,为绵竹增光、为绵竹添彩,向四海宾朋、五洲来客,展示绵竹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让绵竹赢得超高的人气,收获满满的点赞。

成绩来之不易,成就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绵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绵竹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拼搏永无止境!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清醒认识到还有不少发展的“短板”和“痛点”:优势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减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拉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遗留问题多、历史欠账大,民生事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绵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和绵竹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各项部署,加快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按照“112366”总体思路,倾力打造“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奋力建设“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

围绕绵竹5年重返全省“十强”的奋斗目标,2019年我们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更足、速度更快、质量更优,为实现综合排位进步打下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东投)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德阳平均水平,分别增长8.5%、9.0%。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4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持续增强白酒、锂电、医药等产业实力,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切实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以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安全风险防控为重点,推进九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精准脱贫方面,再下“绣花功夫”,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措施全方位推进污染防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强化公共产品供给,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向民生事业,全力谋民生之福利、解群众之忧虑、促社会之和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四是加快推进攻坚会战工作。主动融入德阳“七大行动”,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项目服务和保障,发挥好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的引领支撑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保障得力、进度加快、效果明显。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毫不动摇抓产业、调结构,跑出转型加速度

坚定不移实施转型发展攻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提质、结构优化、实体振兴。

固本培新,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坚持扩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深入推进“2+5”新型工业体系建设。持续做强白酒、锂电2个主导产业,落实川酒振兴战略,实施白酒产业倍增计划,组建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申请“绵竹酒”地理标志,提升剑南春及“绵竹精酿”的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坚定不移支持剑南春做大做强、中小酒企抱团发展;着力打造锂电产业集群,推进致远锂业、思特瑞锂业等锂电项目加快建设,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再引进一批正负极材料和基础锂盐项目,初步形成锂电中上游产业链,打造百亿锂电产业。加快发展5大重点产业,打造以润格生物为依托的产学研一体化生物科技产业城,培育以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为主的百亿生物科技产业;推进美大康华康新药研发、华光普泰放化疗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打造百亿医药产业;充分利用钢铁产能布局调整机遇,加快推进年产能150万吨的盛泉钢铁项目,建设德阳唯一的新型钢铁生产线,打造百亿钢铁产业;加快筹建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园,积极推动磷钛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工艺换代、产品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研发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绵竹样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启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争创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同步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1个、示范村2个;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精品项目1-2个;在去年已对20个村提升风貌的基础上,再新增10个特色村实施风貌提升工程;推动以绵竹为核心区的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托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培养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做强农产品特色品牌,坚持“特色村+合作社”模式,依托猕猴桃、玫瑰等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商品化程度,积极培育国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支持农产品“川货出川”,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扩需放活,促进三产繁荣兴旺。围绕文旅提升攻坚,加快培育新业态,激发新潜力。做精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一期PPP项目,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一批文旅重点项目,精心打造年画村、月季园、大天池、年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景区,与知名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绵竹旅游营销和市场拓展;继续举办中国自行车联赛(绵竹站)比赛和环龙门山骑游活动,办好梨花节、赏果节、年画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文旅活动影响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创建省级精品村,加快培育休闲农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做活商贸物流,推动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产业提质发展,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家;积极参加“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市场拓展活动;推动新市物流中心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联动发展,引进大型仓储企业在绵建库,壮大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积极扩大消费,搭建平台、营造环境,鼓励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开展县域大中型商展活动不少于5场;培育壮大电商主体,推进农村网购网销活动,完成现有32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功能升级;加快网销产品开发,全年力争实现网上交易额10亿元。

二、锐意进取促改革、谋创新,巩固发展好势头

坚持以改革释放生产力,以创新迸发创造力,以开放增强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优化服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做民营企业的“自己人”“家里人”“贴心人”,坚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贴心高效的服务,大力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春风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好绵竹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八条措施等各项政策;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和绵商返乡投资兴业三大计划;切实解决好项目落地、惠企服务等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严格落实减费降税政策,盘活全市土地资源,采取更加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提高供地效率;拓宽融资贷款渠道,提高银政通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占比,做大应急周转资金规模,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投资基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落实民营企业用电用气普惠政策,力争全年新增直购电、直供气民营企业6户。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本土民营企业扩资扩能扩建等新增投资享受同等招商引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智能制造、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促进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500户,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把握关键,顺应改革创新大势。突出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持续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持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农房使用权采取“三书”模式规范流转,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功能,实现县域内医疗机构信息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争将龙蟒集团市场化运行的“农业科技小院”助农发展模式上升为国省级经验;落实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三张清单”,做好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二期、天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服务。

拓宽视野,融入开放合作大局。全力推进开放合作攻坚,积极融入成德同城、德绵一体、德阿协同发展格局。推进交通先行,加快对外交通重大项目进度,推动成彭什绵轨道交通、德阿高速、山地轨道交通绵竹九顶山支线纳入国省规划,配合做好成兰铁路、成都“三绕”绵竹段建设,加快绵茂公路施工进度,加快建设S216、S419,完成德阿快速通道建设并通车,启动桑绵路、绵罗路等道路建设项目,构建“共建大德阳、融入大成都、贯通大西北”交通格局。探索建立边界试验区,着力推动与安州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优化合作大平台,用活民族飞地园区投融资、企业上市等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德阿产业园藏区专项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园区要素保障能力,全力打造“中国锂都”;推动绵竹高新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新市工业园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在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三、全力以赴聚商气、促投资,培育发展新动能

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聚焦主导产业,聚力重点区域,聚合优良资本,以优质增量带动发展全局。

招大引强,提升经济驱动力。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转型、增动力、添实力的重要举措,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瞄准重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白酒、锂电和5大重点产业,跟踪对接产业转移,推动中航宝胜线缆产业园、北京金源耀业新药研发和转化等高质量项目落地,力争引入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个;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强文旅康养产业项目推介,重点跟踪一批优质文旅项目,盘活东汽汉旺震损资产,打造综合性文创旅游基地。围绕重点区域抓招商,以北京、苏州、深圳为中心,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全面布局招商网络;紧盯成都两小时经济圈产业动态,主动承接成都经济区产业扩张转移。创新体制机制抓招商,积极开展全员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拓宽宣传推介渠道,共享招商引资信息,搭建绵竹籍在外成功人士人才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

夯实基础,做强项目承载力。深入贯彻“项目年”工作部署,树立“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的工作导向,把精力向项目集中、要素向项目集聚。加大项目要素保障,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为重大项目保障环境总量;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方式增加用地指标,积极做好水电气路配套建设。全力争取上级支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投资趋向和产业方向,围绕德阳“七大行动”、成德同城化、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重点支持方向,在脱贫攻坚、现代综合智能交通体系、水利、城镇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创新能力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精心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调结构、增动能的项目,争取更多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抓好项目审批服务,围绕项目建设及生命周期,用好“项目承诺制”“容缺预审”“并联审批”机制,实行“联合踏勘、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做好“秘书制”跟踪服务,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力争签约项目履约率、落地项目开工率“双提升”。

扩大投资,增强项目支撑力。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抢抓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投资进度,加快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成新药用玻璃瓶、优源1万吨锂电正极材料等37个总投资347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全力推动总投资414亿元的100个德阳“七大行动”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滚动策划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加强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投资。健全银政企互动联动机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强国家专项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家专项债、一般债发放争取力度,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快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社会投资力度。

四、坚定不移优生态、美家园,展现城乡新面貌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铁腕整治、源头防治、全民共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铁腕治污,坚守生态红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做好绵远河上游梯级蓄水保水工程规划论证工作,深入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加强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上级考核指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督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持续做好移动源污染物、农作物秸秆及城市面源污染管控。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推进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加快实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巩固磷石膏堆场整治成效,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严格实施磷化工企业“以用定产”,确保“产消平衡”。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继续做好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规范管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增加森林面积13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敢于环保“亮剑”,深化“环保+公检法”执法模式,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与环保责任落实挂钩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始终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做精做细,提升城市魅力。按照“疏解老城、繁荣新城、做精做细、愉悦市民”的原则,实施“最美县域”行动计划,加快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快推动中心广场改扩建、城北湿地公园、滨河路风貌改造三期等项目。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开展张家港路、顺应路等新区市政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城区农贸市场,扎实推进绵竹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BOT项目。加快城市风貌整体提升,推进城区路面维修、路灯改造,实施城北片区、仁泽街等环境整治行动,改造一批小街小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及泔水规范化处理。加强城市管理,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启动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塑造品质,美化乡村颜值。认真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提高村民美化家园意识,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开展“美丽绵竹·宜居乡村”建设,下大力气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彩钢棚整治,重点围绕“七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实现乡村景区化,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管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运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农田水利、村组道路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自建、自管、自用,加快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建设首批全域绿道步道体系100公里,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全心全意添福祉、惠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办好民生实事,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精准施策,巩固扶贫成果。继续实施22个专项扶贫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800个,拓宽困难群众就业渠道,突出抓好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推动脱贫攻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和脱贫荣誉感。继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脱贫攻坚责任,确保各类整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扎实做好对口帮扶甘洛工作,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落实全域帮扶政策措施,助力甘洛脱贫摘帽。

惠民利民,发展社会事业。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全覆盖开展返乡农民工走访慰问活动,加大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900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5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7%。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绵竹市图书馆、城东新区中小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天一学院、职业中专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深入推进“健康绵竹”建设,加快实施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及就医环境改善项目,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争创“健康促进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农民健身路径建设,支持剑南春“天益老号”窖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请“绵竹年画”地理标志,积极申办德阳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棚户区危旧房985套。

促进和谐,强化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全面推进“法治绵竹”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绵竹”建设,继续实施“雪亮工程”,改造“三无”院落,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进一步规范整治小额贷款公司;将政府债务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政府综合债务率控制在100%以内。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切实抓好应急管理,狠抓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和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做好动物疫病、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六、持之以恒转作风、优服务,提高人民满意度

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勤政务实、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不忘初心,牢记为民宗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追求,动真碰硬整治“庸懒散浮拖”和“中梗阻”问题,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等工具,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建设“敢亲、真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商、亲商、爱商的社会氛围。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跟踪问效,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秉持公心,严格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要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按照中省市安排部署,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在法治框架内积极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和决策方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健全重大决策论证和问责纠错机制。推进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法制审查,确保决策遵从法律法规、体现社情民意、彰显公平正义。

保持恒心,加强廉政建设。久久为功,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十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和“四风”整治,强化财政监管、审计监督,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当求细与实。去年我们全力推进10件民生实事,其中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16万亩将于今年6月完工,“雪亮工程”建设项目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将于今年完成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其他8件民生实事都全面完成。今年,我们将继续安排办好10件民生实事。

1.完成S107石亭江一号桥、富新绵远河大桥、什地绵远河大桥建设。

2.完成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

3.更新改造全市40处农村机电提灌站的设施设备。

4.实施水毁工程修复项目,修复、加固堤防3928米,修复官宋硼取水枢纽护坦,整治渠道1100米。

5.新改建农村道路100公里。

6.完成10所学校校舍维修及校园文化建设。

7.实施卫生扶贫基金项目,兜底补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孕产妇分娩费用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慢病门诊自付超10%的费用。

8.铺装滨河路、大南路等街道病害沥青路面2万平方米。

9.建成城南综合市场和城东新区综合市场。

10.实施市级综治中心升级项目,规范化建设村级雪亮平台58个。

各位代表,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蓝图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冲锋在前,为绵竹重返全省“十强”,加快建设“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名 词 解 释

 

“112366”总体思路:第一个“1”,是指大力弘扬一种精神,即“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第二个“1”,是指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即5年重返全省“十强”;“2”,是指奋力实现“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战略定位;“3”,是指打造“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三张名片;两个“6”,是推动绵竹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即持续推进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

德阳“七大行动”: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协调发展行动、开放拓展行动、乡村振兴行动、文化提升行动、生态优先行动、民生提质行动。

独立工矿区:长期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矿工及家属为居民主体,远离市、县主城区,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区,包括部分市辖区、开发区和问题突出的乡镇、街道等。

扶贫过桥项目贷款:农发行为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在国家、省或地市级政府财政投资资金到位前,提供过渡性资金安排,以保证项目及时启动和不间断实施而发放的政策性贷款。

“2+5”新型工业体系:“2”即白酒产业、锂电产业;“5”即生物科技、医药产业、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产业。

“三品一标”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两师一员:乡村旅游规划师、乡村旅游工程师、乡村旅游技术员。

美丽绵竹·宜居乡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特色、留住乡愁,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原则,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彩钢棚整治为主攻方向,扎实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农村公路“三个100公里”工程:维修县道约100公里,新改建乡村道路约100公里,完成通组道路建设约100公里。

“放管服”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系列改革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最多跑一次:群众或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少跑、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实现特定事项或环节一次性办成。

雨露计划:为在读的中职、高职学生每年按照上、下学期分期申请、分期发放的职业教育扶贫助学补助资金,每生每期750元,直至毕业。

华西—绵竹医联体:以市人民医院为核心单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区域合作,带动辐射各乡镇卫生院,在医联体内以资源共享、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技术扶持等为纽带开展医疗合作项目。

“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安全生产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两纲:《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乡村“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由国务院批准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便民”原则,实现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组织试点探索将政府各部门行使的行政许可权交由一个部门(行政审批局)行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三书”模式:是指在探索闲置农房使用权规范流转过程中,为了保障双方合法权益采用的“律师法律审查意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模式。

容缺预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只要主件材料齐全,就先行受理预审办理,允许申办人在以后的环节中补齐容缺材料再核发许可证。

并联审批:对市本级审批权限内的所有新、改、扩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一窗进出、分送相关、网上流转、同步审批、流程跟踪、督办协调、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机制。

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专项整治。

七改:改水、改厨、改厕、改院、改圈、改线、改习惯。

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无”院落:无自治组织、无物业管理、无安防设施的居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