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点,依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领域的全面振兴。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增强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工作能力。局机关党委(主责办)严格监督全局“三农”项目招投标工作,全年共监督招投标27次,确保项目公开、公正、公平进行。
(三)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确保文件合法合规。
(四)提高农业执法监管能力。一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围绕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农资打假、“绿剑护粮安”等专项行动。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38个次,立案查处办结农业行政处罚案件15起,有效维护了农业生产秩序。二是打好长江“十年禁捕”持久战。全市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收缴违规网具5张,办理涉渔案件2件,移交公安机关2起,开展天然水域鱼类增殖放流12万余尾,有力保护了长江水生资源。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加强执法人员资格管理。2024年,15名同志取得执法资格。加大执法案卷评查力度,其中1件获评四川省优秀案卷,1件被评为四川省农业执法典型案例,提升了执法质量和水平。
(五)提升农业农村普法实效。一是深入实施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对新出台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规章的解读,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重点专项普法活动。组织“宪法进农村”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精神深入基层,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三是推动法律法规进村入户。已创建四川省农村法治教育基地2个,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130名,实现全市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全覆盖,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法律素养。
(六)加快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编制权责事项清单383项,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七)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规范审批程序,推动农机购置补贴、畜禽及其产品检疫等事项全程电子化办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民水平。
(八)强化农业农村部门依法治理能力。一是加强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执行《中共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内法规和涉农法规等列入党组会重要议题,全年开展专题学法13次,推动了法治教育纳入党员和干部教育体系。二是提升涉农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涉农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制度,加强日常应急储备和演练,提高了依法处置能力,确保了产业和生产安全。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群众参与普法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特色普法活动较少,法治文化作品缺乏吸引力,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
(二)行政执法和法制审核人员专业素养需加强。目前行政执法和法制审核队伍中缺乏具备法治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
局党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局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面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树牢法治思维,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风险评估,并听取合法性审查机构、外聘法律顾问的意见。完善部门层级监督,加强对重点岗位的制约和监督,签订廉政承诺书245份。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推动解决重大问题。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法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工作力量。配齐配强专业力量,加强依法行政培训,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法治的高素质工作人才。
(三)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提高法治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全市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