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为绵竹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绵竹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统筹协调,主体责任更加落实
1.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健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深刻领会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相关要求,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共开展会前学法28次。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读物,依托普法宣传,全面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十进”,推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完善党委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重大事项制度,扎实有效开展述法工作,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情况中期督导迎检工作,推进依法行政“法治账图”提质扩面,促进业务与法治的深度融合,推动各项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聚焦职能转变,政务服务更加优化
1.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公平竞争审查与合法性审核的有效衔接,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对治理对象依法依规启动提示、警示约谈程序,督促相关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消除不良影响。2023年开展联合奖惩19次,守信激励198次,失信被执行29人,4家企业进行网上信用修复。
2.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全面规范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明确政务数据提供、使用、管理等各相关方的权利和责任,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134项“川渝通办”事项、262 项“省内通办”事项、145 项成德眉资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 100%落地运行。大力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镇(街道)、村(社区)下放延伸,实现“就近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
(三)完善决策机制,决策程序更加科学
1.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经合法性审查,2023年,共出具法律意见书62份,提出具体意见80余条,促进市政府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组织开展全市依法行政系列专题培训4场次,邀请法律顾问授课,提升公职人员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2.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用好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理监督信息平台,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将《绵竹市人民政府2023年森林防火命令》《绵竹市抓好重点领域经济运行推动2023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政策措施》等5份政府规范性文件分别向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德阳市人民政府备案。全面清理我市制发的规范性文件66件,其中政府规范性文件33件(继续实施17件,修改3件,失效13件),部门规范性文件33件(继续实施25件,废止2件,失效6件),清理结果按程序向社会公布。
(四)规范行政执法,执法质效更加提升
1.推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冷硬执法”整治行动,在涉企执法领域排查出“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不文明执法”等方面5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重点执法部门依法科学编制“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五张清单,出台“首违免处”“十分钟驶离免罚”等多项措施,推动柔性执法落地落实。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分两次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通过率93%。
2.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围绕“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执法粗暴、执法“寻租”等问题,发现问题21个,并对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和逐一销号。完善案卷评查机制,修订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分标准,评查并通报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案卷100卷,评查结果分别向16个单位通报,并发出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3份。
3.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机制建设。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强化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应急保障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重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605次,排查隐患1356项,已完成整改1237项。
(五)坚持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更加高效
1.健全纠纷争议法治化解决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率先组建绵竹市人民调解协会1个,建成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5个,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室等专业化人民调解室5个,基层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2个,实现全市12镇(街道)、15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充分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职能作用。全年受理矛盾纠纷1195件,调解成功1194 件,调解成功率达99.9%,全市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及“民转刑”纠纷案件。
2.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全市12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5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广泛普及“12348四川法网”平台和“12348 热线电话”,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顺畅运行。全面推广“1+8”示范试点成果工作,持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12支普法小分队、165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提供群众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2023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法治培训教育的个性化、精准度、实用性有待提高;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不平衡;部分单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力度还有待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上还存在不足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建立领导集体学法和干部法律培训长效机制,吸纳和培养专业执法人才队伍,继续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巩固提升“三项制度”成效,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严格落实备案审查相关主体责任,健全规范性文件动态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制发工作的监督,确保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