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感疲惫,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照镜子时,发现面色苍白、毫无血色?晚上捂很久,脚丫依旧冰冷?若这些情况你都有,那很可能是气血不足。气血,作为中医术语,气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动力,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气血足,人才有精气神,脏腑才能正常运转。气血一不足,各种小毛病就会接踵而至。别担心,今天就教你 6个在家就能做的小动作,轻松补气血,告别虚弱状态。
1、踮脚尖
踮脚尖虽是个简单动作,却是补气血的小能手。踮脚尖时,腿部肌肉有节奏地收缩、放松,能刺激足三阴经。这三条经络与脾胃、肾脏、肝脏紧密相关。刺激它们,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助肾脏藏精纳气,让肝脏更好地藏血、调节血量。
做法: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保持 2 - 3 秒后慢慢放下,重复 30 - 50 次,在看电视、等公交时都能做。
2、转动手腕
手腕是人体经络交汇处,分布着太渊穴、神门穴、大陵穴等重要穴位。太渊穴为肺经原穴,刺激它可补肺气;神门穴是心经原穴,有助于推动血液运行;大陵穴是心包经原穴,与心脏关系密切。
做法:转动手腕带动穴位活动,能促进气血在经络中流通,调和全身气血。双手放松,以腕关节为轴,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手腕 30 - 50 次,速度不宜过快,感觉手腕微微发热即可,办公、玩手机累了就能做。
3、梳头
中医讲 “发为血之余”,常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头部是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此。梳头时,梳齿反复刺激头皮,能疏通头部经络,让气血滋养头发,还能调节全身气血。
做法:选一把木质梳子,从额头前发际线开始,顺着头发向后梳至颈后发根处,力度适中,别拉扯头发,每天早晚各梳 100 下左右。
4、摩腹
腹部是脏腑聚集之处,脾胃居于中焦,是气血生化的关键。摩腹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强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为气血生成提供充足营养,还能调节腹部气血运行,使全身气血更通畅。
做法:仰卧放松,双手搓热放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力度适中,每次按摩 5 - 10 分钟,早晚各一次。
5、敲胆经
胆经是人体重要经络,从头部沿身体侧面延伸至脚部。胆经气血通畅,有助于胆汁排泄,胆汁能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气血生成提供保障。敲胆经可刺激胆经,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消化和代谢能力。
做法:坐在椅子上,双手握拳,从大腿外侧环跳穴开始,沿胆经循行路线敲至膝盖外侧阳陵泉穴,左右两侧各敲 50 - 100 下,力度以微微酸胀为宜。
6、拉伸手臂
手臂分布着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拉伸手臂能舒展经络,促进手臂气血流通,改善全身气血循环。
做法:手臂向上拉伸,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在身体后方交叉,慢慢向上抬起手臂,感受手臂和肩部拉伸,保持 15 - 30 秒,重复 3 - 5 次。
气血不足非一日形成,调理需要过程。大家要坚持每天做这些小动作,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良好生活习惯。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告别气血不足,拥有健康红润好气色,充满活力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