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9860亩,其中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18个,合作社26个,农业企业2个。
一、面临问题。
1、经营规模盲目扩大。从事农业生产门槛低,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不强、经营管理不善、收益低下,甚至连年亏损。比如:红方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5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2022年底种植萝卜亏损50多万元,经营非常困难。
2、引领示范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田作物,面积大、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远不如农户。以大蒜种植为例,农户亩收入8000元左右,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没有产量,品质差,1亩地亏损3000多元,一两年就不能再坚持下去了。
3、经营成本较高。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每年承担数十万元的折旧费;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款还要承担一定的利息。洪涛种植经营贷款300万元,每年需要承担利息10多万元,每亩平均承担利息200元左右,经营成本明显高于农户。
4、经营资金缺乏。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经营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有的连当年正常购买生产资料的资金都拿不出来。比如佳源流转400多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建设酒果厂和冻库投资1000多万元,企业原有贷款200万元,再向银行申请贷款就特别困难,况且贷款程序多,过程长,贷款利率高,一般在0.5%以上,另外社会融资也特别困难,主体的土地基本上租用和流转,抵押、评估不好办,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入,目前仍然都还没有全部完工投产。
5、经营效益不佳。8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连年亏损。近几年,政府出台的一支性补助、种植大户补助等各类支农政策每亩每年仅有100多元,补助的力度太小,远远低于当前农资、人工涨价幅度,致使主体经营困难,甚至已到了支付不起农户土地租金的地步。在经营项目上种粮效益虽然不高,但不至于亏本。经营经济类作物的除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效益还好外,其他几乎处于赔本状态。
二、几点建议
1、适度规模,良性发展。一是在土地规模定位上一定要谨慎。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一般在50亩以内,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一般不超过300亩。粮食类面积最好不超过2000亩。二是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三是在经营项目和产品生产上一定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增加先进生产设施设备,节本增效。
2、金融倾斜,助力发展。一是在放贷对象、抵押物条件、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方式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设立政府融资担保公司。三是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四是政府建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和采取一定的贷款贴息办法,破解新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3、加大扶持,鼓励发展。一是地方政府持续出台扶持政策,对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给予引导、鼓励和扶持。二是鼓励农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下乡和农村年轻人返乡创业。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在农业项目、资金、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实行实实在在的投入农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