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内容 / 基层政务公开 / 义务教育 / 政策措施 / 正文

德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学区)化办学工作方案

索  引  号:510683-2023-001642 文  号: 发布时间:2023-02-0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教育局 关  键  词: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080号)《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德委办发〔20212 号),加快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德阳“重返前三”的新要求,实现与成都教育同质同标,进一步完善集团(学区)化办学内部管理机制,整体推进集团(学区)内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资源流动、共享共建、多方协调的育人联动机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全面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县为主。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各区(市、县)教育局、德阳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学区)化办学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属地各教育集团(学区)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评价保障等工作,其中市中心城区、各产业功能区教育集团(学区),按属地管理权限由旌阳区教育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协调。中心城区“联盟型”集团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二)坚持协同共治。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捆绑发展”的工作思路,全覆盖组建学区教育集团或跨学区教育集团,一体化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学校治理机制改革,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和社会的共建共治,构建现代学校治理新模式。

(三)坚持量质并举。遵循“集团运行、因校制宜、资源共享、和谐共生”的原则,集团龙头学校在保证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带领集团成员学校发挥“输血”和“造血”功能,探索集团龙头学校引领下的整体发展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实现集团共同发展效益最大化。

(四)坚持改革创新。围绕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和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在学区或教育集团内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考试评价、轮岗交流、协同育人等多方面改革,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整体质量提升。

三、总体目标

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学区)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力争30所集团龙头学校入围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教育集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学区)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学校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优势更加突显,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四、基本模式

(一)“融合型”模式:指一所优质学校托管或领办一所或多所同学段薄弱学校和新建校。优质学校为集团龙头学校,为教育集团的法人主体,龙头学校与成员学校实行一长多校,对成员学校直接进行管理,成员学校为集团龙头学校分校或校区。集团内各学校招生区域和招生方式由各区(市、县)教育局按“一校一策”方式确定。

(二)“聚型”模式:指一所集团龙头学校加不少于3所同学段集团成员学校,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保持“四个不变”(学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招生区域和招生方式不变),可“一校一策”增挂教育集团学校校牌。集团内对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业务统一管理,集团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运行规则

(三)“融合聚合型”模式:指教育集团内同时有“融合型”“聚型”两种类型的成员学校。

(四)“联盟型”模式:指在不同学段之间组建的教育集团,集团中最高层级学段学校为集团龙头学校。联盟型集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小初高德育一体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段衔接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集团龙头学校也可称为集团总校、学区长学校。集团化办学按照三年一轮开展工作,三年结束评估后,视各集团、各成员学校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城市发展新区新建学校为引进的省内外名校的,可因地制宜规划新的龙头学校。鼓励创新组建本方案之外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五、重点任务

(一)科学组建教育集团。各区(市、县)教育局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规模相宜、学段相同、距离相近、强弱搭配”的原则,将属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为若干个教育集团(学区)。在每个教育集团(学区)遴选一所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较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学校作为该集团(学区)的龙头学校,龙头学校(学区长学校、集团总校)负责集团化工作的推进,领航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立集团管理机制。建立有利于集团内部管理的工作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党对教育集团(学区)的全面领导,成立教育集团(学区)的同时,同步组建集团(学区)党组织(功能型),由龙头学校党组织书记任集团(学区)党组织书记,成员学校党组织书记任党组织副书记、委员。除“融合型”以外的其他集团均建立集团(学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龙头学校校长担任管委会主任,各成员学校校长担任管委会副主任、委员。党组织下设党办,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发展中心等工作机构。建立集团(学区)学术委员会,设置各学科大教研组,统领集团(学区)教育教学工作。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制订教育集团(学区)章程,明晰目标定位、发展方向、运行模式、重点任务等,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制订教育集团(学区)党组织和管委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明晰职责边界、责任分工,积极建成权责清晰、协调有力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融合型”集团建立集团(学区)统一的教师管理、经费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此为基础指导各成员学校制定管理细则。“聚合型”集团(学区)重在围绕改革任务,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资源、统一推进的工作规划和配套管理制度。

(三)开展干部教师交流。加强干部交流。龙头学校校领导班子成员中5年内至少1人参与校际交流轮岗,轮岗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年,“融合型”集团(学区)要常态化输出校级干部,派出中层干部参与成员学校管理;“聚合型”集团(学区)内所有学校每年至少安排1名管理干部在成员校轮换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增加干部交流频次和数量。加强教师交流。“融合型”集团(学区)龙头学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成员学校轮岗交流,成员学校要同步派出同学科教师到集团龙头学校跟岗锻炼。“聚合型”集团(学区)龙头学校每年至少安排学校教师总量5%的教师到各成员学校交流,成员学校每年要根据龙头学校派出教师的情况同步安排教师到龙头学校交流,成员学校之间也可开展教师互派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增加教师交流的频次和数量。交流干部和教师的人事关系保持在原单位不变,工资及奖励性绩效发放途径不变,由原单位根据交流接收单位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四)统一教育改革实施。各集团(学区)龙头学校要加强工作总体谋划,切实落实引领办学的主体责任,牵头制定年度集团(学区)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力争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学业监测、教师培训等七个方面实现基本统一,同步共享课程教学资源、校外教育资源。制定年度教育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各学校具体改革事项,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地落实。

(五)推动多方协同育人。各集团(学区)学校要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研究,制定家校共育工作方案,组建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工作机制,提升各成员学校家校共育水平。各集团(学区)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和辖区各单位对接,整合集团内各类资源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县)教育局要会同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学区)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和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各集团(学区)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二)加强经费保障。加强教育集团化办学经费保障,每年给予安排每所龙头学校不低于20万元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教育集团化办学日常工作运行及重大改革创新活动等。

(三)加强政策支撑。深化“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推动集团化办学,干部教师流动的编制核定、教师绩效考评、评职晋级、评优选先、干部任用、名师名校长等荣誉评定等的政策措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在编制核定上,对承担交流任务较重的集团龙头学校予以倾斜,将干部交流作为任用的必要条件或优先条件,将集团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经历作为中职、高职晋升的优先条件或视同支教经历。将骨干教师评选、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名师申报(或上省级以上推荐)作为必要条件。

(四)加强督导考核。各区(市、县)教育局要科学制定属地教育集团(学区)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定期开展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学校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较差的学校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扣减年度工作经费直至取消龙头学校或成员学校资格,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对各地集团(学区)化办学情况进行专项督导。

(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集团(学区)化办学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要意义的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对集团(学区)化办学工作总结,遴选推出一批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