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我镇2024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维护养殖业发展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安全更好保障的新期待,坚持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着力强化布鲁氏菌病等人兽共患病防控,抓好外来病防范和常见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推进我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改革,加快推进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确保我镇全年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二、目标任务
1.非洲猪瘟:常态化开展非洲猪瘟各项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非洲猪瘟全链条生物防控水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严防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2.基础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等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密度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犬只免疫密度农村不低于90%,城镇不低于95%。
3.先打后补:持续推进我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改革,深入宣传“先打后补”政策,做好2024年度“先打后补”工作。
4.动物检疫: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和动物引进申报率均达到100%。
5.消毒灭源:畜禽饲养场地、屠宰加工厂(场)、交易市场、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场所消毒面达到100%。
6.流调监测:坚持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全面监测与定点监测、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相结合,按时按质完成动物疫病防控各项监测任务。
三、周密组织部署,强化工作落实
(一)理清思路,认清当前动物疫病防控严峻形势
一是非洲猪瘟流行态势多变,常态化防控不可放松。各村、(社区)要加强属地管理责任,做好网格化疫情排查,压实包村包场排查责任制,确保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运转。二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仍存在薄弱环节。我镇畜禽养殖业动物防疫水平总体不高,候鸟迁徙带,林下养殖、水禽散养等防控薄弱环节仍需重点排查,定期检测,及时清除风险隐患。
(二)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压紧压实村(社区)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业主主体责任,健全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责,严格督导考核,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及时解决好相关问题。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责任制;畜牧兽医站站长亲自挂帅,包片官方兽医跟班作业,各村、组,组织好带队人员和消毒人员,防疫和消毒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各村(社区)要主动向镇政府做好防控工作落实推进计划情况汇报,继续坚持“五统一”,做到“五不漏”,确保“五到位”,保质保量开展好春、秋集中免疫消毒和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等防控工作。
(三)强化非洲猪瘟常态化精准防控
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全程依法监管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落细非洲猪瘟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严防疫情发生,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责任落实到位。严格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各方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宣传培训到位。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要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强化生物安全防控,提升全行业技术水平。三是监测排查到位。继续坚持定期开展非洲猪瘟全链条监测排查,组织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及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抽检,落实餐厨剩余物监管,严格落实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生猪调运监管、无害化处理等防控制度。四是清洗消毒到位。持续优化“三大行动”常态化机制,以村组为作战单位,做到消毒灭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和死角,督促养殖、屠宰、饲料等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提升生猪产业全链条生物安全水平。
(四)夯实基础防疫,强化监督检测
一是严密组织开展春秋集中免疫。按照《2024年德阳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技术方案》、《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4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做好农村散养户畜禽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及日常补免工作,做到程序严格、操作规范、记录详实、档案健全、标识到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同时做好规模养殖场畜禽的到期免疫督导。其他非强制免疫的病种,要根据本镇实际,指导养殖场(户)做好自主免疫。二是稳步推进“先打后补”。总结2023年经验,继续扎实推进“先打后补”深入开展,加强宣传指导,逐年加大政策覆盖面,按时报送进展情况。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和抗体水平监测。及时组织对重大动物疫病工作措施落实及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主动开展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对免疫抗体保护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补免,筑牢保护屏障。
(五)推进重点人兽共患病防控
要秉承“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的工作思路,重点强化“牛羊布鲁氏菌和奶牛结核的查治”、“巩固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强化动物狂犬病防控”等工作,兼顾猪2型链球菌病、马鼻疽等其它人兽共患病防控,确保全镇不发生区域性重大人兽共患病疫情。
(六)加强消毒灭源工作
消毒灭源是畜禽养殖产业生物安全制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手段,要利用非洲猪瘟防控“三大行动”常态化机制,扩大消毒灭源范围,在春秋两季各开展一次集中统一消毒灭源工作,同时要督促和指导畜禽养殖场、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点)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完善消毒设施,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七)全面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四定”监测模式和“五结合”原则,突出散养、活畜禽调运与市场交易等薄弱环节与场所的监测,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并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重点疫病分布和流行状况,定期组织对动物疫情信息和监测、流调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八)切实加强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
依法开展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和畜禽调运检疫审批的监督管理,抓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推进生猪生产、家禽集中屠宰工作,严格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对违规调运活畜禽及收售、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九)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认真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体系,建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培训,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规范动物疫情报告程序,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消除疫情隐患。加强疫苗、消毒药等防疫物资应急储备和动态管理。
四、时间要求
春防工作要求3月20日起,至4月30日结束;秋防工作要求10月30日前完成。
五、按时报检,查漏补缺
一是做好资料记录,按时报送报表。各村(社区)要做好会议、工作安排、实施情况、结果、存在问题等等各种记录,力求资料全面、详实、完整,保存好各种影像资料,春秋防结束后及时整理数据上报《绵竹市2024年畜禽社会防疫春防(秋防)汇总统计表》及工作总结。二是按时采样送检。按照免疫抗体产生时间春防于5月20日前、秋防于11月20日前根据采样任务及时采样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三是查漏补缺,做好迎接省、市检查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