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绵竹市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全方位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施策、多元共治”的安全防控体系,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全力筑牢美丽绵竹生态安全屏障。
一、净气保蓝,打造大气安全屏障
一是强治理,守护蓝天。实施“四个一批”专项整治,完成5个重点治理项目,完成2台工业炉窑煤改气工作,淘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127台,推动38家涉VOCs企业完成活性炭更换;二是重创新,科技赋能。运用“无人机巡航+走航监测”技术手段,针对工业园区、秸秆焚烧等开展无人机巡航20余次,走航监测5天,PM2.5及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2%及6.7%。
二、治水护源,构建流域安全体系
一是保水质,长效护源。建立“监测-溯源-整治”闭环管理机制,全市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二是严监管,护河清流。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严控河道施工扰动,推动6家重点涉水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实现4个上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三、守土固基,夯实土壤安全根基
一是除隐患,系统治理。完成26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隐患排查,对10座磷石膏堆场实施全覆盖“体检”,整改12处覆盖不全、排洪沟堵塞等风险隐患;二是强帮扶,长效管控。按照“一企一策”指导16家企业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优先监管地块管控率均达100%。
四、宣教并举,严守辐射安全底线
一是抓源头,筑牢防线。对25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整改5项安全隐患,指导7家单位升级防护措施;二是重宣传,巩固根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次,发放《核安全法》等宣传资料200余份,公众核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全年保持辐射安全“零事故”。
五、严查促改,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一是勤检查,执法有力。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92家次,运用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手段对巡查企业120余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起;二是抓预防,系统防范。完成34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备案,健全“源头预防-过程管控-应急响应”全链条防控体系,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