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九龙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压实主职主责,细化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及时组织转移群众避险,确保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地见效,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长”齐抓共管 织牢织密安全防线
6月26日下午3点,九龙镇清泉村红庙子卡口处,身着红马甲的“班长”陈绍坤正在执勤值守。烈日下,他严格把守进山通道,耐心劝返游客;对上山劳作的村民,他则仔细登记信息,反复讲解汛期注意事项,不厌其烦地叮嘱安全事宜。
“卡口值守只是基础工作,河道巡查才是重中之重。”陈绍坤每天都要沿白水河巡查多次,重点监测水位波动、检查堤岸稳固状况。遇到雨天,他会主动增加巡河频率,确保及时发现险情。
6月29日晚上9点,九龙镇地灾集中安置点内灯火通明。清泉村10组村民小组长、安置点“室长”之一的黄顺华正在整理物资、分配床位。在他的悉心照料和贴心陪伴下,转移的村民和孩子们在这里开始了别样的生活和学习。
“连续暴雨预警后,村里第一时间转移了危险区群众。作为小组长,我不仅要当好安置点的‘室长’,照顾转移村民的生活起居,还要负责辖区山洪点的日常巡查。”为了让乡亲们安心,黄顺华还承担起了夜间巡逻任务,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为全面加强危险区和安置点管理工作,九龙镇创新推行“四长”工作法。安置点内,村书记作为“点长”统筹全局,带领村干部24小时值守,既当“心理疏导员”又做“后勤大管家”;生活区内,村民小组长担任“室长”细致入微,从被褥分配到三餐供应事事操心;进山卡口处,“班长”带领值守小组严阵以待,耐心劝返试图返家的村民;危险区域周边,组建由民兵和村组干部构成的巡逻队,设置“队长”带队彻夜巡查,既守护财产又筑牢安全防线。
强化隐患整治 把牢防汛安全关口
防汛抗洪是检验防灾能力的重要考验。6月27日,记者在九龙镇清泉村华龙山庄、红林山庄的滑坡治理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该区域共发现3处滑坡隐患点,呈三角形分布,直接威胁着附近12户42人的安全。
当前治理工程已全面展开基坑挖掘、抗滑桩钢筋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预计7月底前可竣工。工程方案包括:布设3排共46根抗滑桩,新建275米截排水系统。同时建立智能化监测体系,每个隐患点配置1台雨量计、2台拉线式裂缝位移计,并配备3名专职监测员,实现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确保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在九龙镇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内,工作人员正逐项核对物资清单,确保账实相符。仓库实行标准化管理,救生衣、砂袋、抽水泵等各类抢险物资分门别类整齐码放,并配有醒目标识。仓库墙面设置的物资管理公示栏上,清晰标注了每类物资的品名规格、实时库存量以及保管责任人联系方式,构建起了从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体系。
目前,九龙镇共设立5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2个撤离疏散安置点。备有大型抢险救援设备20余台,各类抢险救援设施设备800余件,生活保障物资2000余件。今年,该镇新增配备了智能应急装备,如点火照明系统、正压空气呼吸机、钢筋速断器等先进设备,这些高科技装备的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该镇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