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档案是刑事执行活动的重要载体,既是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的法律依据,也是防范脱管漏管、评估矫正成效的核心支撑。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实施办法,近日,绵竹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组建专项检查组,赴各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档案规范化专项检查,旨在通过“查问题、促整改、强规范”,全面提升执法标准化水平。
检查组采取“交叉互查+实地抽查+线上核验”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全区司法所,重点围绕“三查三看”展开:
1. 查档案完整性,看基础工作是否扎实
对照《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办法》,逐项核查入矫宣告、矫正方案、思想汇报、奖惩记录等文书材料,确保“一人一档”齐全完整,杜绝缺页漏项。特别针对未成年人档案,重点检查保密柜配置、封存制度落实情况,保障特殊群体信息安全。
2. 查程序规范性,看执法流程是否严谨
聚焦调查评估、请销假审批、居住地变更等关键环节,核查法律文书审批签字、印章使用是否规范,重点整治代签、漏签、用印错位等问题。例如,对暂予监外执行对象,严格查验病情复查材料、审批手续是否符合“每三个月提交省级医院证明”的规定。
3. 查监管实效性,看日常管控是否到位
结合信息化平台数据,比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致性,抽查社区矫正对象实时定位、报到记录、教育学习打卡等情况。对涉黑涉恶、保外就医等重点人员,同步核查走访记录、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检查发现共性问题3类:
1.材料填写不规范:部分档案存在矫正方案“一刀切”、思想汇报流于形式、奖惩依据引用模糊等问题;2.审批流程有瑕疵:个别外出请假审批缺少佐证材料(如病历、务工证明),居住地变更未履行集体评议程序;3.信息化应用不足:电子档案录入滞后,部分司法所未实现“纸质+电子”双轨管理。
针对问题,检查组现场反馈“问题清单”,要求立行立改:
1. 推行“标准化模板”:统一使用《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目录及样本》,涵盖调查评估至解除矫正全流程,明确印章、签字、手印的模拟样式及位置。2. 强化“闭环式整改”:对“错漏缺”问题实行“挂号销号”制,联合检察机关开展“回头看”,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3. 深化“智慧化监管”:依托省级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实现档案录入、审批流转、数据共享全程线上化,实时预警脱管风险。
下一步,绵竹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将持续强化档案“生命线”意识,常态化开展“季度抽查+年度考评”,深化“档案管理+动态监管”双轮驱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筑牢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