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竹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绵竹“三五三三”发展思路,积极采取“四项措施”,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效支撑。绵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其纳入《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政府出台《绵竹市“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绵竹成为德阳市唯一编制了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的县市。多部门联合出台《绵竹市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为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支撑。绵竹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谋划。
二、提升创造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围绕食品饮料、材料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一批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截止2024年9月,全市有效专利合计3684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89件,4件专利获得四川省专利奖;有效注册商标7432件,拥有“剑南春、东方红、绵竹、蟒”4件中国驰名商标,拥有“剑南春”“绵竹大曲”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8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3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引导14家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1家企业贯彻《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国际标准。
三、整合服务资源,推进转化运用。以绵竹高新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建设为抓手,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联合各类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持续推进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开展进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对接专利转化运用需求,宣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截至目前,绵竹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计41笔,质押融资总金额达1.6035亿元。组织辅导企业申报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共计29项项目成功申报,获批专项资金440万元。落实国省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推动21家中小企业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推进企业使用存量专利盘活平台。
四、强化部门联动,狠抓知产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个中国(德阳)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伪造专用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违法行为,开展“春雷行动”“铁拳行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等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办知识产权案件78件。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与广汉市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建立知识产权协作保护机制的协议》,与湖北省、重庆市、成都市等多地市监局签订《跨区域综合执法协作机制》,与市内外16家知名酒企共同签署《联合打假维权合作协议》,推动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动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