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收、秋种、秋管”出现的新问题
(一)种植效益不高。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价格平稳,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等各项因素价格增长快,种植作物效益低,效益不高是今年“秋收、秋种、秋管”最突出的问题。
(二)规模化程度不高。土地租金上涨过快,土地流转不够畅通,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生产受到制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尤其是抵御高温干旱和高温热害能力不足。
(三)农业投入不足。因生产效益不高、农田基础设施、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农户对于秋粮作物田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制约了秋粮作物产量的提高。
(四)务农人员结构不优。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目前在家务农的多为妇女和老人,科学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措施得不到落实应用。
(五)气候条件不利。华西秋雨绵绵不断,导致田土过湿,影响作物幼苗生长或者移栽后的成活。给田间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
二、有关建议
(一)加强秋种技术培训。及时为农技人员下发通行证,强化秋种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农民的秋种科技含量,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二)加快秋种进度。广泛宣传发动,抢抓9月底10月初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对尚未收获的在地水稻,甘薯等晚茬作物进行及时收获,及时整地播种,做到适期适墒适量适法和播后镇压工作,提高秋种质量,加快秋种进度。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积极与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联合协作,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示范,进一步解放生产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社会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气象防灾减灾等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整合自然资源、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切实提高农田排灌自动化水平,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