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外贸发展面临复杂严峻形势,将内外贸一体化作为外贸创新发展、内贸提能升级的抓手,对于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意义重大。但在推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
二、困难问题
1.企业不熟悉市场环境发展压力大。外贸企业并不熟悉国内的市场环境以及商贸模式,如贸然转向国内市场,难免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面临着市场培育、人才延揽等棘手难题。另一方面,内贸企业长期处于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便响应号召,选择走出国门,也很可能会因为长期脱离国际市场而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客户渠道狭窄等窘况。
2.内外贸产品标准不一,企业生产成本增大。一是由于内贸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依据的是国内标准,外贸企业产品则必须受到国际标准的约束,内外贸企业产品在技术、质量、标准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内外贸一体化下的“同线同标同质”就意味着内外贸企业必须舍弃原有的产品生产线甚至是核心技术手段,这将消耗企业的大量时间与资金成本。二是由于产品内销存在各种间接费用,利润相对较低。外贸部分产品是针对国外消费者研发生产的,与国内消费者偏好契合度不高,如果转内销可能需要从内涵、外观大面积调整产品,甚至需要更换设备、调整产业线,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3.内外贸销售渠道不同,企业营运成本增加。内、外贸企业外、内销渠道不健全,缺乏经验和营销人才,产品销售后要考虑售后服务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新建设,增加企业营运成本。
三、意见建议
1.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一是积极引导外贸企业举办出口商品内销展会,引导电商平台设立售卖专区,打响内销产品品牌化战略;二是积极引导内贸企业走出国门,2022年我市积极组织内贸企业四川甲尔文化有限公司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文交流活动。
2.加快国内外相关标准衔接。我市外贸结构基本属于以化工资源型产品及原料为主的一般贸易。因国家政策的调整,新增化工产品商检对我市化肥级磷化工产品出口影响较大。国家到地方层面推进内外贸监管互认、认证衔接,持续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打击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的外贸转内销营商环境,吸引企业主动回归内贸,开拓国内市场。
3.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数字化需求。依托电商平台开拓国内市场,我市以建立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建成1个以数智化产地云仓为核心的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为完善农村电商产业链、延长电商产品价值链提供服务支撑;建成县域三级直播体系(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有点),通过“直播+带货”“直播+文旅”等方式,探索发展县域直播经济。通过专业运营团队对产地上行云仓资产进行运营,打通“绵竹造”产品的上行通道,逐步形成以产地云仓供应链为核心,推进全网营销,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分销体系,营造绵竹良性发展的电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推进企业与研发设计机构、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专业性营销人才,打通国内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