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产业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全力打造“地标产业”。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2022年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产值达650亿元、增长13%,占全市装备制造产值超40%。联合成都共同培育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共实施产业协作项目66个、总投资1493亿元,探索建立“头部+配套”“研发+制造”“总部+基地”成德模式,统筹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共同打造跨区域集群生态圈,2022年两地实现产值2300亿元。二是推进科技自主化,不断塑造“创新优势”。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支持重点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台创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核心技术攻关,近三年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424项,其中68项达国际一流水平、2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参与制订国际国内标准135项,研制出140余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争取到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额15.1亿元、占全省75%。三是推进制造数字化,持续加快“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突破核心部件装配、大件加工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瓶颈,建成东方汽轮机“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黑灯产线”等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4个。开展规上企业全覆盖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使用低成本、模块化、易维护的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推进制造过程数字化。全面建设5G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3276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6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海川云服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1个。四是推进产能国际化,积极拓展“市场版图”。搭建“通道+物流+产业”平台,推动强强联合,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近三年完成对外投资项目53个,获得海外订单800余台套。德阳成为全省唯一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城市,“德阳造”装备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6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为全球供货,产品遍及印度、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5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沿线重大装备主要供应商,累计贸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转自德阳市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