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内容 / 重点工作 / 正文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坚守舆论阵地   “疫”线书写担当

索  引  号:510683-2022-020129 文  号: 发布时间:2022-12-1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 关  键  词:绵竹市 媒体 舆论 浏览次数: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本轮疫情发生后,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作为一支专业的新闻宣传队伍,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坚守扛起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闻令而动 打好防疫“主动仗”

  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非常之事尽非常之为。自本轮疫情发生后,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挥下,市融媒体中心迅速响应、积极作为,及时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打好防疫“主动仗”。

  中心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安全播出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疫情期间节目内容生产和安全播出。

    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经过3年的战“疫”淬炼,早已成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能打硬仗”的多能、复合型队伍。为应对本轮疫情,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运用多年积累的防疫宣传经验,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并肩作战,为全市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贡献了绵竹融媒力量。

   中心积极发挥全媒体优势,策划制作适合全媒体传播的节目,每天定时滚动播发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和防控措施,及时反映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有效举措。加强舆情研判和引导,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逆向出征  勇担责任与使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市融媒体中心的“逆行者”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严阵以待;没有慷慨激昂,只有身体力行。只要抗疫的号角吹响,他们就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自本轮疫情发生后,采访部全体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所有记者积极响应号召、逆流而上,多次深入医院、企业、社区、乡村、临时管控小区等防疫一线,通过文图、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现场采访,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深入报道全市上下同心战“疫”成果。截至目前,采访部采写、拍摄了600余条以疫情防控、抗疫典型、志愿者风采、物资保供、爱心捐赠等多主题的新闻稿件,传递抗疫一线故事,激发全民“战疫”斗志。

   为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市融媒体中心积极组织防疫志愿者队伍,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义无反顾逆向而行,切实履行职责使命,为全市防疫工作贡献融媒人的智慧和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职工李庆华今年59岁,是一名即将退休的同志。在接到因防疫工作需要志愿者的通知后,正在外地休假的他立即动身返程。由于当时绵竹正处于临时管控状态,乘坐的车辆行驶到成绵高速孝泉路段后,无法继续驶入绵竹境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徒步15公里,用了近3个小时终于顺利回到工作岗位。返岗后,他连续多日在剑南街道值守小区,默默为防疫贡献力量。

    值守隔离点、录入核酸检测信息、下沉社区、守卡口……从今年8月份以来,市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编辑播发部、广播部、媒体推广部、网络信息部、综合部等八个部门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下派了29名志愿者,其中包含14名党员,大家深入疫情防控前沿阵地,紧盯疫情防控各个关键点,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竭尽全力当好防疫“守门员”,任劳任怨地为全市疫情防控筑牢坚实底线。

    尽职尽责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疫情之下,中心各部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每天坚持到岗。部分干部职工虽然因疫情原因居家办公,但丝毫没有松懈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各司其职、不舍昼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阵地在哪里,新闻宣传就要跟到哪里。中心指调部对卫健、疾控、公安等部门及镇(街道)基层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防疫工作、基层老百姓生活状况、物资供应等专题进行了全平台立体化策划,积极传递疫情防控“好声音”,彰显“战疫”正能量。

    编播部视频编辑牛俊连续十多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保证新闻质量,她会反复核对每一帧画面、每一行字幕、每一句配音。她说,在防疫关键时刻,必须严谨细致,容不得丝毫差错。

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却是数小时的付出。编播部新媒体运营人员刘春秋,多次深入一线,用镜头记录感人瞬间,本轮疫情期间她拍摄制作了42条抖音、微信短视频,让宅家的市民群众及时了解防疫进展。

   “90后”主持人吕强为保证《绵竹新闻》电视栏目正常录制播出,他将在成都的孕妻托付给岳母照顾,连续20多天一直坚守播音岗位,将权威媒体的声音快速、准确、有效地传播给大众。

  编播部文字编辑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难题,反复推敲、精雕细琢每一篇稿件,及时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好稿。主持团队、新媒体组、APP小组,结合疫情防控宣传需要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加班加点录制、策划、制作各类音视频、图文融合产品,及时发布抗疫相关信息、防控措施及科普知识。疫情期间,编辑播发部发布各类疫情防控报道1000余条。

    在本轮疫情期间,针对居家群众会出现焦虑迷茫的不良情绪,广播部联合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医生推出了心理咨询访谈节目《同心抗疫》,加强对群众心理疏导。《资讯速递》节目及时报道最新防疫资讯和解读各类防疫政策,直播节目《百姓热线》围绕疫情期间的防疫政策,倾力为老百姓答疑解惑。

  战“疫”的背后离不开后勤保障人员的辛勤付出。技术保障部24小时在岗值班,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播出责任制度,确保融媒体技术平台、制作、播出、发射、网络安全、网络视听、办公电脑、供电等各个系统、设备正常平稳运行。综合部统筹做好物资储备、车辆调配、生活保障、环境消杀等环节,让中心职工不仅能安心工作,还能感受到有温度、有力度的关爱服务。

    深入群众 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自本轮疫情发生后,市融媒体中心干部职工化身“店小二”“服务员”,及时在6个“绵竹融媒服务群”中为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在线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非常感谢绵竹融媒服务群,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家人没有因疫情而延误病情。”据林女士回忆,在绵竹临时管控期间,她的一位亲人急需服用靶向药,却没办法前往德阳取药,她于11月21日在融媒服务群中发布了求助信息,引起了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经过药店、物流公司、交通运输组志愿者、融媒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合力将靶向药顺利送到了林女士亲人的手中。

    “绵竹融媒服务群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问题、难题,是一个办好事、办实事的平台。”今年69岁的赵大爷回想起11月22日下午在融媒服务5群求助的事情,他感触良多。疫情期间,赵大爷牙龈发炎,所居住的片区实施了全域临时管控,由于无法到药店买药,他强忍牙痛好几天都不见好转。由于赵大爷患有糖尿病,很担心拖下去对身体造成影响,于是当天在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赵大爷说,当天晚上8点群里的志愿者郑松明为他送来了急救药,他非常谢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和关心。

    “在哪里可以做核酸?”“现在出绵竹需要哪些手续?”“老人独自在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能上门帮忙送点物资吗?”……针对群众不同问题和需求,融媒工作者们总是第一时间为群众答疑解惑,并与相关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对接,及时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市融媒体中心始终秉承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为百姓和政府架起了一道沟通、联系的桥梁。”据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中心通过6个融媒服务微信群,为群内2800多位市民群众搭建了反映问题和紧急求助的公共平台,及时解决处理大家反映的各类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11月13日至12月7日,为群众处理解决问题共计889条。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中心充分运用“画境绵竹”App、“今日绵竹”微信公众号、“今日绵竹”视频号、“画境绵竹”抖音号等全媒体矩阵,用最快速度发出权威声音,用最强力度弘扬社会正气,坚守好舆论主阵地,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