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长者专区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绵竹 / 正文

【老绵竹·旧光阴】北门花桥的变迁

索  引  号:GKmzs--012135 文  号: 发布时间:2022-09-08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绵竹市档案馆 关  键  词: 浏览次数:999
相关附件:

【字体:】 分享:

漫步在“北门花桥”,人们无不为她古朴典雅、雍容华贵、建造独特的英姿丽容而发自内心的赞誉,更为建造(重建)此桥的当今建设者们精心设计、严谨施工、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而建造的“花桥”致以崇高的敬意。

马尾河北门花桥新貌(谢朝枢提供)

追溯历史,当今的北门花桥古时称为“清平桥”(有清吉平安之意)时在清道光年间由当时绵竹一巨富杨荣光捐资修建,竣工后桥长8丈(26.6米)、高3丈余(10米)、宽2丈余(6.6米),它架设在绵竹县城北门外,横跨绕城马尾河两岸(即今桥址),为古时绵竹县城通往兴隆、拱星,远至茂县、松潘及至其他乡区和民族地区之要道。

当年修建此桥全为石条和石料砌作,两岸桥头基和河道独立基础支撑着整个弧拱式桥身,桥基头上各置有一只龙形水兽,其神态有镇住洪水灾患威势(此兽今存原基上),拱桥中心铺有专供当时的交通工具——独轮手推车(俗称鸡公车)的车道,桥面两边为铺筑的台阶式人行通道,安装的石板护栏和栏柱上面分别雕刻有不同题材、姿态各异的神兽、飞禽、祥云、花卉等图案。桥拱面最高点后来建有一亭房作为守护县城北门之关卡,亦可供行人临时避雨、避暑以及赏景。

北门花桥旧貌(支显培提供)

“清平桥”何时更名为“北门花桥”?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均未发现准确记载。据传闻和揣测,当年绵竹县城周边地带所修建的桥梁中集各种雕刻、装饰文字图案、构造等均无法与该桥相比,因它位于县城北门恰似繁花盛开,老百姓喜乐其中“北门花桥”的称谓可能来自于此。

花桥历经二百余年岁月,上个世纪50年代县人民政府为兴修水利,加强防洪,疏通河道,1958年改变机动车交通道路状况同时还为兴办地方工业,需大量石条石料,动工拆除了拱型桥身桥梁利用原有基础改建为平面交通桥直至2002年春。

随着社会的前进,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上个世纪大规模启动的城市建设:马尾河综合治理中重建“北门花桥”便是为民谋利的重点工程之一。

新竣工的花桥不但华丽壮观,而且在桥亭道柱和匾额上有众多文化名人题写的许多楹联、名词、绝句,更增添了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