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2024年四川高考成绩公布。绵竹中学文科考生曾若涵总成绩617分,理科考生王自寒总成绩685分。在这份佳绩的背后,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与坚持。6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学子,倾听他们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未来安排计划。
曾若涵:“听话”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曾若涵面容清秀、落落大方,交谈中口齿伶俐又不失礼貌。这次高考,她的单科成绩分别是:语文120分,数学141分,英语137分,文综219分。“很惊喜,比我预估的分要高一点。”曾若涵笑着说,这个分数,与她进入高三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分数差不多。
作为文科生,有着大量需要读、记、背的知识点。谈及学习经验,曾若涵坦言,她属于需要有人在前面带领着学习的类型。因此,她认为“听话”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前提。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曾若涵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和进度前行,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听完每一堂课,课后及时吸收、整理、总结,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巧用错题本也是曾若涵在学习上取胜的一大“法宝”。“整理好错题本很关键,要做好错题总结和经验积累,在积累以后要融会贯通,才能领悟到学习的本质。”曾若涵说,考前规划好复习的节奏,利用错题本巩固知识点,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不断提升备考效率。
曾若涵认为,除了平时的学习积累外,稳定的心态更加重要。“压力无非来自于还没有掌握的题型、知识点以及还没有背完的书等,但无需焦虑。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制定好计划,向着目标一步步踏实前进,总会达到学习效果的。”每当学习累了,她便会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调整心态、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我的理想院校是四川大学,想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或者人民‘公仆’。”曾若涵笑着说,高考后,她报了名学习驾驶,还打算利用假期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王自寒:理科学习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我很热爱数学,平时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数学题,希望这次能够圆梦清华或北大,继续探究数学的魅力。”高考分数出来后,理科考生王自寒数学取得了150分的满分,一时间成了全校师生的焦点。他表示,虽然有些小失误,导致高考总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也很满意现在的成绩。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也是一段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宝贵经历。”王自寒坚信,提升素养要比单独提升分数更加重要。在理科学习中,他始终将思考放在首位。“如果你仅凭思维惯性去刷了很多题,没有去思考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了解题型所涵盖的知识点,那只能事倍功半。”王自寒说,他很喜欢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案,在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中,做题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和大多数“学霸”一样,王自寒学习自律,且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一是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他每天都会在脑海中规划当天的计划,安排各科学习任务,做好练习和复习。第二是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每一堂课都要聚精会神聆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课后作业也要静下心来独立完成。第三是广泛地获取知识。要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以及老师给的资源,进行各种拓展类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体系。
“高三的每一天几乎是在学习或者考试中度过,有时候也会觉得枯燥和疲劳。我就会去做做自己喜欢的数学和化学习题,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家人和老师的期许,也是我克服困难的强大动力。”王自寒说。
目前,王自寒正全力投入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备考中。对于未来的规划,他说,偏向于数学或者化学方面的科研学习,努力获取双学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